阅读《愚公移山》,完成5--8题。(15分)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
时间:2024-04-18 10:17:02 栏目:学习方法题目内容: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5--8题。(15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小题1:文段选自下面哪本书()(3分)
A.《列子》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伊索寓言》小题2:下列对加点字的斜体字解释意思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杂然相许(赞同)
B.年且九十(将要)
C.方七百里(药方,偏方)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寡妇)小题3:对“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B.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C.年纪将要就是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
D.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小题4:根据选段内容填空:(6分)
①、愚公之所以产生移山的想法,是因为“惩山北之塞,。”
②、愚公移山的宏伟目标是“指通豫南,。”
小题5:根据课文内容对对联。(1分)上联:有志移山易下联:
最佳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①、出入之迂也。
②、 达于汉阴。
小题5:无钱娶妻难(或“无心读书难”)
答案解析:
小题1:
此题属于文学常识题,只要在学习课文时用心记忆,就会知道《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所以选A。
小题2:
试题分析:C项中“方”的意思应为“方圆”,所以选C。此题考查了课内重点文言实词的解释,只要在学习时用心牢记,即可做好此题。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只要将原句与4个选项一一对照,很明显答案应为B。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两空均可由引号内句子得出下句,然后对照选文填写即可。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为对联题,做此题时要注意对联的特点:字数相同,结构一致,意思相关。同时题干中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对对联”,所以内容要与课文内容相关方可。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