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金玉钱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①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②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③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④。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劝之:“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⑤。
注释:
①衅:战祸。
②尼:劝阻。
③趣:催促。
④相勖:勉励他们。
⑤置:停。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钱金玉官松江千总官:________②既至吴淞既:________
③弹丸咸集于西炮台咸:________④曾不少却少: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与“其戚友尼之”中的“之”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弥留之际
C.乃记之而去
D.近卒泣陈劝之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2分)
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小题4:请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钱金玉在抗击英军入侵时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英勇奋战。
B.这篇短文介绍了钱金玉虽家有老母仍毫不避难,身负重伤,力战而死。
C.钱金玉接到上级的命令后慨然奔赴前线,抗击英军,为国捐躯。
D.钱金玉性格刚强果敢,廉节而有节气,至死还心怀国家,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最佳答案:
小题1:(4分)(1)做官(2)已经(3)都(4)稍微
小题2:(2分)D
小题3:(2分)哪里有拿着国家的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就逃避的道理呢(啊)
小题4:(2分)C
答案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官”是名词动用,“少”通“稍”。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句中的“之”为主谓之间无义,B句中的“之”为“的”,C句中的“之”代“这件事”,D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代“人”,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焉”“食国”“禄”“死”“难”,疑问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
小题4:
试题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内容,再根据各项中信息点与文中内容一一比照判断。C句,根据“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一句,金玉钱是主动从家回归奔赴前线,并不是接到上级的命令。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