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朝廷疑议及百司表疏,皆密令万顷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对材料“分

时间:2024-04-18 05:12:23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朝廷疑议及百司表疏,皆密令万顷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对材料“分」,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58694.html
题目内容:

朝廷疑议及百司表疏,皆密令万顷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对材料“分宰相之权”理解正确的是

A.“分宰相之权”是历代帝王集权的政治行为

B.“分宰相之权”体现权力制约与平衡

C.“分宰相之权”符合法家集权观

D.“分宰相之权”加强中央集权

最佳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宰相之权”是强化皇权的重要措施但非唯一举措,A表述错误,明清时期宰相废除但皇权依然在强化,B说法错误不符合中国史实,C法家强调君主专制和集权,表述正确符合题意,D项表述不准确,“分宰相之权”不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是为了强化皇权,故答案选C。

点评:中国古代通过直接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具体措施在各朝代的表现各不相同,从唐代开始,宰相的职权被一分为三,继而再加细分,宋代沿袭这一做法,终于使得宰相的职权极大削弱,但与此同时却造成了冗官现象和政府机构效率低下。明代,宰相制度被废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有了最终的解决。

考点核心:

三省六部制概念: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