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生坏账时如何做会计分录?
时间:2024-01-06 07:04:09 栏目:学习方法企业发生的坏账一般是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发生坏账时,应设置坏账准备科目核算,相应的会计分录是什么?
发生坏账的会计分录
发生坏账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重新收回时:
借: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贷: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坏账是指企业没办法收回,或者收回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一般认为有确凿证据或明显迹象表明已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即为坏账。
冲减坏账准备分录处理
计提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或 )“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
冲减坏账准备做之前计提的相反分录:
借:坏账准备
贷:信用减值损失
坏账准备属于资产备抵科目,为资产备抵账户。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在备抵法下,企业每期末要估计坏账损失,设置“坏账准备”账户。备抵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至少每年末)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并转作当期费用等。
发生坏账损失的会计分录怎么写
1.坏账的会计分录: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款:坏账准备。
2.冲减超额计提的坏账准备时:借记:坏账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
3.企业实际发生坏账时: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
4.坏账收回时:
坏账冲回来的时候。借:应收账款。贷款:坏账准备。
实际收到钱的时候。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
坏账条件:
1.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不能收回的款项;
2.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无法收回的款项;
3.债务人长期不履行偿债义务,且有充分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账款。
坏账的会计分录
坏账会计分录处理:
应用年末余额百分比法时,坏账准备的计提(即坏账损失的估计)分首次计提和以后年度计提两种情况。首次计提时,坏账准备提取数=应收账款年末余额×计提比例。
2008年末提取坏账准备200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200000
贷:坏账准备200000
扩展资料
发生企业坏账的原因
企业坏账是债务人拖欠多时,且累计一定的欠款后,才会避不见面,或宣告倒闭。此时应收账款几乎可以确认完全或绝大部分无法收回,列呆账费用将毫无争议。
然而,这个主张显然无法符合收入费用配合原则。由于商品销售的收入已在当期认列,为创造这些收入,而产生的呆账费用,原则上必须于同一期间认列入账,才能达到收入费用的配合,而不是等到实际呆账发生时才认列。
对于一家成立多年的公司,如何决定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金额是一个难题。最普遍适用的方法是以历史经验估计。常见的预估方式有下列三种:
1、销货百分比法:按当年度的赊销金额提列一定比例的呆账费用
2、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以年底的应收账款余额作为评估的基础,提列一定比例的呆账费用
3、账龄分析法:检视每一笔应收账款已发生的时间,并按时间予以归类,时间长的提列较高比例的呆账费用时间短的则提列较低比例的呆账费用。至于新成立的公司则或许可参考同业的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常用会计分录大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坏账损失
发生坏账怎么做分录?
借::管理费用─坏账损失
贷:应收账款
备抵法要求平时在每个会计期间的期末都按照权责发生制对可能发生的坏账进行预计,并编制如下的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坏账损失
贷: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是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在备抵法下,企业每期末要估计坏账损失,设置“坏账准备”账户。备抵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至少每年末)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并转作当期费用;实际发生坏账时,直接冲减已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余额的一种处理方法。
扩展资料
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
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应收款项逾期3年以上),下列各种情况一般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
(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
(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
(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坏账准备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