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认为西方几何学来源于什么勾股之学
时间:2023-10-17 21:32:43 栏目:生活资讯黄宗羲认为西方的几何学是来源于《周髀算经》的勾股之学。《周髀算经》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比较古老的天文学与数学著作,这本著作在数学上的卓越成就主要是介绍了勾股定理。其成书在公元前1世纪,主要解释了当时的盖天说以及四分历法这两个问题,同时该书还涵盖了四季和气候的变化,以及包北有极,昼夜更替的道理。
《周髀算经》采用最简便可行的方法确定天文历法,揭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囊括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包含南北有极,昼夜相推的道理。给后来者生活作息提供有力的保障,自此以后历代数学家无不以《周髀算经》为参考,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正文以陈子和荣方对话开头,先谈些科学观和方法论:“夫子之道,知日之高大,光之所照,一日所行远近之数,人所望见四极之穷,列星之宿,天地之广袤。”“此皆算术之所及。”是完全相信科学和理性,主张世界可以认识的。全书内容有不少数学和逻辑的矛盾,而上卷自身似仍不失为一完整自洽的体系,其中含有下列天文学概念:
1、给出了基本的观测和计算方法——立竿测影和勾股重差,假定8尺直竿夏至正午影长南北千里差1寸。这意味着天和地是一对平行平面。书中由此求得天地间距是8万里。
2、天平面以北极为中心旋转,周期为1昼夜;太阳在天平面上沿黄道运行,周期为1年。太阳在天上每天划出的同心圆,冬至半径最大,夏至半径最小,春秋二分为中间值。按等间隔规定7个同心圆为“七衡”,中间有6个间隔为“六间”。冬至圆为外衡,夏至圆为内衡,二分中衡。
3、提出日光照射有极限距离16.7万里的假说,由此解释昼夜的形成(下卷又从日道离人居处远近和离北极远近解释四季寒暑以及南北气候差异)还说到北极之下一年只有一昼一夜。
黄宗羲简介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浙江余姚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遗民。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长子。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其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