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哪些理论
时间:2023-10-17 21:27:20 栏目:生活资讯激励理论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
激励理论与管理的联系
一、需要理论
美国人本管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 5 种,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是人的基本的低层次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高级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则主要是从外部使人得到满足,而高级需要是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
人的需要的满足具有层次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 才会产生高一个层次的需要。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已满足的需要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诀定的。
这启示管理者,要掌握员工的需要层次,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要了解员工的需要差异,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把握员工的主导需要,实施最大限度的激励。
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发现,通常人们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这种观点忽略了两种情况,即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由此,赫茨伯格推断,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1、保健因素
是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是同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关的因素,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劳动保护等。这类因素处理得不好会引发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得好可预防和消除这种不满。但它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有组织规章制度的监督、公司政策、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同事关系、与监督者的关系、与下属的关系、个人生活、地位、其他保障等,主要与工作的外部条件相关。
2、激励因素
是能够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这些因素真正影响和激励人的行为, 是与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激励感联系在一起的、能够激励职工工作热情的因素。它包括工作的成就感、自己的努力获得承认、工作内容和性质本身、责任感、晋升、个人成长等。赫茨伯格提出要调动和保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必须具备必要的保健因素,防止员工不满情绪的产生;但只是如此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针对激励因素,努力创造条件,使员工在激励因素方面得到满足。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