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在什么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
时间:2023-10-17 21:26:00 栏目:生活资讯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提出:“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美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
席勒《美育书简》的主要思想及其局限性
席勒早期深受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表现出强烈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战斗精神,热烈追求自由、民主,纵情欢呼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但是,不久,他就对疾风暴雨式的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不满和失望情绪,逐渐脱离现实斗争,转向哲学沉思。《美育书简》就是这一时期席勒写给丹麦亲王的27封书信。
在《美育书简》中,席勒以抽象的人性为理论基础,从康德的唯心主义美学基本原则出发,提出系统的人本主义美育思想,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改变人性分裂的状态,重塑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完美人格,从而使人由审美的自由王国进入政治的“自由王国”。
《美育书简》中的许多思想都具有重大的突破意义,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这些思想也具有相当的局限性。首先,在《美育书简》中,席勒对审美教育理论作了前所未有的系统论述,并把美育作为实现人的真正自由的途径,在西方美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他把审美活动看成是走向政治自由、改造社会的唯一途径, 却陷入了改良主义的空想泥潭,其结果只能使人沉没于“自由的可爱的幻想里”,脱离和忘记打碎身上枷锁的现实革命斗争,“以夸张的庸俗气来代替平凡的鄙俗气”(恩格斯语)。其次,他敏锐地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人的个性片面、畸形的弊端,其中包含着劳动异化、人的异化的思想萌芽,并试图通过审美教育来克服它,实现人的个性的和谐、全面的发展。但他不能 科学解释这种弊端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出路,像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人要克服异化、实现真正的自由,必须首先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社会生活实行革命改造,单靠审美教育是行不通的,它只能起到一定的思想解放、精神自由的作用。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