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生活资讯生活资讯 订阅

陈太丘与友期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时间:2023-10-17 21:26:00 栏目:生活资讯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生活资讯「陈太丘与友期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供生活资讯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71764.html
最佳答案: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告诉我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的道理。《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世说新语》——“私德”下的“独善其身”

人都有喜怒好恶之情,与其他文化有所不同的是,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对个人感情的宣泄和表达有着一定的规约作用。这就使得言说个体在很多情况下会顾及到公序良俗,而有意控制自己感情的宣泄。也就是说,在公众场合,个人的私德需要遵守礼仪规范而向公德妥协。就公德、私德的关系,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曾有精彩的论述,他认为,“私德就是人人独善其身,而公德就是人人相善其群”。

由于亲属称谓语的使用,也是在宗法制这一“公德”和自身情感这一“私德”相互影响下的产物。因此,在交际中所运用的亲属称谓语,很多都是说话人基于表面遵守社会“公德”,同时又巧妙地利用这些称谓语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这使得自己的“私德”可以一定程度上符合社会“公德”的要求和规范,进而达到“合公私而兼善之”的境界,这在《世说新语》中也得到了一定的验证。

在亲属称谓语的选择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自身的“私德”,有可能会出现与宗法伦理制度有所悖离的情况。就《世说新语》所产生的魏晋时期来说,动荡的时代、自由的环境、宽松的社会风气,孕育出独特的魏晋风度,使得士人们可以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因此,在《世说新语》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魏晋名士在亲属称谓语的使用过程中,真诚坦率地袒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生活资讯推荐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