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门桥战役七连剩下谁
时间:2023-10-18 20:26:40 栏目:生活资讯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七连157人仅剩一人。第七穿插连的战士们,一个比一个死得惨烈,他们都是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军人的职责,慷慨赴死,死得光荣。逝者已矣,而生者,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伍万里,作为七连唯一的幸存者,义无反顾,挑起了这份担子。
《长津湖之水门桥》战士战死
影片对于战士群像的表现,充满着丰富细腻的人物刻画,与强烈饱满的情感张力。
第七穿插连接到炸毁水门桥的任务之后,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个个慷慨赴死,以自己的生命完成战斗任务,那些死亡场景触目惊心,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这些战士们也是像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亲人朋友的普通人,但是为了保卫祖国与家人,他们不惜献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为祖国人民搏一个和平的未来。
这场战争结束之后,部队清点人数的时候,伍万里报道:七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这一句穿透了多少人的心,让人禁不住哽咽。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水门桥》讲述了我军三炸水门桥,美军三次修好水门桥的故事,第一次我军九连用炸药包炸出来了一个大洞坑,美军用木头支架修补,第二次七连战士平河用炸药包连桥带坦克一起炸把桥炸塌了,结果美军增援部队直接用用钢板修补,第三次七连梅生开着覆带车从山顶冲向水门桥,彻底把水门桥炸毁了。结果美军又从日本直接空投了一座桥钢构组件,把桥修好了。
但是,其实在距离水门桥的不远处,也就是美国穿过水门桥的必经之路,其实也是有安排了一个连(六十师一八零团二连官兵)的战士进行狙击的,只是这个连的士兵都被冻僵了。这个在水门桥电影里面没有展示,是非常遗憾的。
其实,长津湖战役中涌现了好几个冰雕连,但是最著名的正好是水门桥附近这个冰雕连。最终让美军逃过了一劫,倘若这个连的志愿军不是被冻死了,而是将美军狙击在水门桥附近,那么美军陆战一师就真的有可能报销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美军陆战一师有一万多人通过水门桥逃出了生天,但是它的军魂已经被打散了,此后在朝鲜战场上,陆战一师基本上就成了打酱油的存在,没有立下什么功劳了。两万五千多人陆战一师,被我军歼灭了一万四千多人,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胜利!
为了炸毁这座桥梁,从而挡住陆战一师的撤退之路,七连、九连先后三次爆破桥体,最终只剩下了伍万里一人,但就算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却依旧没有阻挡陆战一师撤退回兴南港。
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用炮摧毁桥梁?而是选择人力爆破,志愿军的杀手锏“喀秋莎”又去了哪里?
其实,历史以及影片中的诸多细节早已给出了答案,当你看完水门桥,再加上对历史的深入了解,相信一定会找到答案。
首先,水门桥战役发生的时间,是在1950年的12月份,也是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一年,此时,我军压根没有装配苏联制造的“喀秋莎”,这种武器是在战争后期,我军为了更快速取得胜利,向苏联老大哥购买的,而且“喀秋莎”的威力虽大,但射程却并不远,所以,水门桥战役中,我军还不具备这类优势。
再者,电影《水门桥》中也有交代,志愿军占领机场后,迅速派出七连、九连完成纵深穿插,注意“纵深”一词,可见下竭隅里距离水门桥还有很远一段距离,而且守军在电台中也说过,就算联合国军的机械化兵团,退至水门桥也要三天时间,再加上两地中间还有群山阻隔,当时的火炮根本打不到那里。
另外,志愿军虽然在三八线以北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三八线以南依旧是联合国军的管控范围,这也是为何摧毁水门桥的计划,只能以小股部队作战的方式完成,如果推着大炮前进,敌人的空中力量一定会给予我军致命打击,得不偿失。
最后一点,电影中的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在向七连下达命令时曾表示,当七连与九连在水门桥会合后,先原地待命,然后炸桥,等到各单位集结后,便可以将陆战一师围堵在桥对岸,这也就说明,长津湖地区的战斗仍在持续,七连只是暂时撤出,以最快速度先行到达水门桥,所以,大部队在没有结束战斗的情况下,根本抽不开身支援这支奇兵。
综合来看,七连、九连的牺牲确实悲壮,但身处那样一种环境下,的确是没有其他办法,他们只能凭借血肉之躯与敌人的钢筋水泥以及强大火力对抗,但正因如此,也更加凸显了志愿军作战勇猛无畏的精神,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持有一个执念,正如七连指导员梅生所说“如果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去打。”
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真的该懂得感恩与缅怀,《长津湖》只是一场战役的缩影,说白了也是演员在特效的加持下演绎出来的,当年的真实战场,远比荧幕中看到的还要惨烈。
在此,深切感谢无数志愿军先烈以及电影工作者,正因有他们,才换来了如今的幸福生活与祖国的富强,正因有他们,才让身处和平年代中的我们有机会近距离重温历史。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