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我为北京叹息古清生  在飞机上看北京,就见到群楼高耸,间或有巨大的玻璃幕墙折射的

时间:2025-02-13 09:08:52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我为北京叹息古清生  在飞机上看北京,就见到群楼高耸,间或有巨大的玻璃幕墙折射的」,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503574.html
题目内容:

我为北京叹息

古清生在飞机上看北京,就见到群楼高耸,间或有巨大的玻璃幕墙折射的灿亮的阳光闪耀,然后是环城公路、立交桥……在飞机的俯冲过程中,人就像撞入一个巨无霸的都市;只是行走在北京时,越过雄峙险峻的高楼峡谷,不免地要走入一些青砖胡同、老城街和四合院,这些古旧的建筑或者也有一些新兴的东西,比如老街内也有摆起冰柜卖雪糕的,但终归是线装书般的弥漫着久远气息的所在,朱红的院门也是有许多斑驳之处。

这让我生出一种感觉,北京这个城市,是一个打着补丁的城市。当然是在一块旧的绒布上补着新的尼龙或毛料,间或缀着些许珍珠宝石。只是这块旧的绒布,是价值连城的文物,甚至是无价之宝,而补上去的东西,却是可以拿出价目表的。我曾经写文章呼吁过,即便是梁思成先生50年代的愿望没能实现,那么,现在做也还是来得及,毕竟尚有那么多老城街及老四合院在。如果①这样发展下去,便要将那些建筑文物给发展得没有了,到下一个世纪果真只剩下故宫和天安门,成为北京惟一的标志,我们还可以说北京是美丽的吗

旧的房子,不必去翻新,而新的房子,也不必去如今天②这样去“造旧”。不必在西洋式的建筑顶上戴上一顶黄色小帽,也不必如造西客站那样毫无风格,因为老的古都的东西原样摆在那里,以今人的方法去造旧,终竟是不如原本就是旧的啊。近些日子,有许多人在商量如何修复圆明园,我对此大为不解,要知道历史是不可以修复的!

在居京的日子里,我总是为北京叹息。何必在一边拆除古老文物建筑的同时,又去投资修复古旧的园林呢?所谓文物,那是因为它建设的时间很长久了,保留着当年的面貌和技术,经手一修,就如同将一柄青铜斧拿去镀铬,是十分蠢笨的事情。修修补补的北京不大好玩,看上去不古不今,不中不洋,虽然这也可以算是一种风格,但此风格不能给人以畅快和愉悦,却总有些地方碰击着人心灵,令人多有遗憾,甚至叫后人指责我们的无知。

1.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线装书般的弥漫着久远气息”旨在说明什么?(回答不超过2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二自然段中“一块旧尼龙绒”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不超过8个字);“新的尼龙或毛料”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不超过8个字)。

3.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两处画线的“这样”分别指什么?

①“这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末尾所说“拿去镀铬”的“一柄青铜斧”是否指“修修补补的北京”?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对那些古旧建筑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青砖胡同、老城街和四合院的北京老城的古朴久远,令人迷恋。

2.老北京城市的风貌;现代化的各种建筑

3.①大规模地开发建设,把一些古老的文物建筑都拆除掉。

  ②刻意地去模仿修复古旧园林或古老风格的建筑。

4.是,用“拿去镀铬”的“青铜斧”比喻现代化建设中的古老北京。形象地表现了两种风格中的不协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忧虑和叹息。(意对即可)

5.“略”。(意对即可)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