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老师说自己像渡工,渡工说我也像老师但比不上老师。 

时间:2025-02-13 09:01:02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老师说自己像渡工,渡工说我也像老师但比不上老师。 」,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503460.html
题目内容:

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老师说自己像渡工,渡工说我也像老师但比不上老师。

(2)老师出了道作文题,叫《渡工》,有一名学生写道:“不管暴雨、烈日、严寒、酷暑,您总是撑着篙、打着桨,把一批又一批的旅客,尽快地送往彼岸。年深月久,白雪压住了您的双鬓,银霜爬满了您的须眉,寒风吹皱了您的额头,浪花打弯了您的腰背,可您还是那样,渡来渡去,没有片刻停留。远行的人通过您的渡船,早已去万里之遥,而您还在原地周旋。

(3)有人问您,想不想弃舟登岸,远行千里?

(4)您说,想。但渡口需要我,我就不能擅离职守。为了让更多的人远行,我也乐于在此献身。

(5)啊,透过您那厚实的胸,我看到了一颗赤诚的心。

(6)老师改这篇作文的时候,只批了一个朱红色的“阅”。第二天,他又出道作文题,名字叫《你眼中的老师》。

(7)还是那位同学,最先交了作业,老师接过一看,题目不错——《你眼中的老师》,可是内容却没有上篇丰富,通篇只有一句话:“这篇作文昨天已经做过。”

(8)老师这回连“阅”字也没签,只是到附近的供销站去买回一箱蜡烛。那时,这地方还没有通电。

(9)十多年过去了,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到这地方勘察,这河上要架一座六车道的大桥,上下几层都能通车的那种桥,城里人管那叫立体交叉桥。

(10)工程师去请老师参加奠基典礼,老师一看工程师就是当年写一句话作文的学生,就对他说你还应该请老师的老师。工程师点点头,就去了。于是,奠基仪式上,就有两位白发老人参加了剪彩,一位手指细点,中指第一关节有块厚厚的茧,那是笔杆磨下的痕迹。还有一位手指极粗,状如老树根,老茧很多,但大都集中在掌心,那是竹篙刻下的印记。

(11)当晚有酒会,灯光耀眼,但工程师执意拉了电闸,点起蜡烛,说今天举行烛光晚会。

1、文章主要记叙了哪两件事?主人公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7)“这篇作文昨天已经做过”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8)中写道:“老师这回连‘阅’字也没签,只是到附近的供销站买回了一箱蜡烛。”这里蕴涵了老师哪些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10)中“老师的老师”指谁?老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写“当晚有酒会,灯光耀眼”,但工程师却执意不用灯,偏要点上蜡烛,其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本文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法,文段(9)中“十多年过去了”一句在全文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本文在刻画渡工和老师的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但没运用语言描写。()

C、本文借助衬托、对比、照应等表现手法来表现主题思想。()

D、本文以记叙为主,兼用了抒情、议论和说明等表达方式。()

最佳答案:

1、第一件事是老师让学生以《渡工》和《你眼中的老师》为题写作文第二件事是工程师请老师和渡工去参加立交桥的奠基典礼。

  主人公是:渡工与老师

2、老师就像渡工

3、老师为有这样能理解自己的学生而欣慰。同时买回一箱蜡烛一来帮助学生用以照明,同时也蕴涵着为了学生老师愿意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而奉献自己。(意对即可)

4、“老师的老师”就是指“渡工”。因为老师也从渡工身上看到了崇高的无私的奉献精神而十分钦佩且深受启发。(意对即可)

5、纪念师生曾经度过的那段时光,表明自己也要学习老师为社会作无私的奉献。(意对即可)

6、A、×

  B、√

  C、√

  D、×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