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理解。雨冯剑华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

时间:2025-02-13 07:35:59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理解。雨冯剑华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502244.html
题目内容:

阅读理解。雨

冯剑华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阴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是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1.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__________,写出了她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__________,写出了她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2.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并不落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画线句作点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大嫂、母亲;急性子、利索干净、泼辣、能干;慷慨老妇人;阅尽沧桑、宽容、豁达

2.(1)梨花一枝春带雨。

(2)杏花春雨江南。

(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3.(1)作者用肯定的语气把雨比作女性,表现了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同时,也为,也为下文描写和赞美雨奠定了感情基调。(意近即可)

  (2)说她“阅尽沧桑”是因为她曾经年轻过,经历过、辉煌过:说她“并不落寞”是指她正在描绘秋之图,并在不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随风而来。(意近即可)

4.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慷慨、无私,孕育着万物,表达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意近即可)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