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净叶不沉
李雪峰①一个年轻人千里迢迢找到燃灯寺的释济大师说:我只是读书耕作,从来不传不闻流言蜚语,不招惹是非,但不知为什么,总是有人用恶言诽谤我,用蜚语诋毁我。如今,我实在有些经受不住了,想遁入空门削发为僧以避红尘,请大师您千万收留我!”
②释济大师静静听他说完,微然一笑:“施主何必心急,同老衲到院中捡一片净叶你就可知自己的未来了。”
③释济带年轻人走到禅寺中殿旁一条穿寺而过的小溪边,顺手从普提树上摘下一枚普提叶,又吩咐一个小和尚说:“去取一桶一水瓢来。”
④小和尚很快就提来了一个木桶一个葫芦瓢交给了释济大师。大师手拈树叶对年轻人说:“施主不惹是非,远离红尘,就像我手中的这一枚净叶。”说着将那一枚叶子丢进桶中,又指着那桶说:“可如今施主惨遭诽谤、诋毁、深陷尘世苦井,是否就如这枚净叶深陷桶底呢?”年轻人叹口气,点点头说:“我就是底的这枚树叶呀。”
⑤释济大师将水桶放到溪边的一块岩石上,弯腰从溪里舀起一瓢水说:“这是对施主的一条诽谤,企图是打沉你。”说着就“哗”地一声将那瓢水浇到桶中的树叶上,树叶激烈的地在桶中荡了荡,便静静漂在了水面上。释济大师又弯腰舀起一瓢水说:“这是庸人对你的一句恶语诽谤,企图还是要打沉你,但施主请看这又会怎样呢?”说着又“哗”地将一瓢水浇到桶中的树叶上,但树叶晃了晃,还是漂在了桶中的水面上。
⑥年轻人看了看桶里的水,又看了看水面上浮着的那枚树叶说:“竟也秋毫无损伤,只是桶里的水深了,而树叶随水位离桶口越来越近了。”释济大师听了,微笑着点点头,又舀起一瓢瓢的水浇到树叶上,说:“流言是无法击沉一枚净叶的,净叶抖掉浇在它身上的一句句蜚语、一句句诽谤,净叶不仅未沉入水底,却反而随着诽谤和蜚语的增多而使自己渐渐漂升,一步一步远离了渊底。”释济大师边说边往桶中浇水,桶里的水不知不觉就满了,那枚普提树叶也终于浮到了桶面上,翠绿的叶子,像一叶小舟,在水面上轻轻地荡漾着、晃动着。
⑦释济大师望着树叶感叹说:“再有一些蜚语和诽谤就更妙了。”年轻人听了,不解地望着释济大师说:“大师为何如此说呢?”释济笑了笑又舀起两瓢水哗哗浇到桶中的树叶上,桶水四溢,把那片树叶也溢了出来,漂到桶下的溪流里,然后就随着溪水悠悠地漂走了。释济大师说:“太多的流言诽谤终于帮这枚净叶跳出了陷阱,并让它漂向远方的大河、大江、大海,使它拥有更广阔的世界了。”
⑧年轻人蓦然明白了,高兴地对释济大师说:“大师,我明白了,一枚净叶是永远不会沉入水底的,流言蜚语,诽谤和诋毁,只能把纯净的心灵淘洗得更加纯净。”释济大师欣慰地笑了。
⑨净叶不沉,纯净的心灵又有什么能把它击沉呢?即使把它埋入污泥深掩的塘底,它也会绽出一朵更美更洁的莲花。(摘自《格言》)
1.根据文意,概括层意并填写下面的横线上。
第一层: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点明主旨,结束全文。
2.为什么第②段大师说“捡一片净叶你就可知自己的未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第⑦段划横线句子大师的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生活,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析文中第⑨划横线的句子语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示例:第一层:年轻人因不堪流言飞语,想出家肯求大师收留。
第二层:大师用一枚净叶启发他,使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意对即可)
2.因为大师想用一枚净叶始终不沉的办法来劝慰年青人,让他打消出家的念头,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3.示例:流言是无法击垮一个人的,只要像那枚净叶一样不受流言飞语的影响,努力摆脱束缚与困境,就能一步步远离流言,使自己的人生修养更加高尚,获得更加高远的人生境界。(意对即可)
4.示例:人总会遭遇各种非议与诋毁,但只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不受不良外界的干扰,努力克服困难摆脱困境,最终就能拥有人生美好的未来。(意对即可)
5.先用一个反问句加强语气,更强调作者的观点;接着用一个假设关系的句子,更加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从而点明文章中心,也引发读者的无限想象,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