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物质循环的过程,甲、乙、丙、丁为生物,请分析回答:写出图中的食物链:

时间:2025-02-13 06:00:51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物质循环的过程,甲、乙、丙、丁为生物,请分析回答:写出图中的食物链:」,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500896.html
题目内容:

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物质循环的过程,甲、乙、丙、丁为生物,请分析回答:

写出图中的食物链:______.能够使光能流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是图中的______,它在生态系统中充当______的角色.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

(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______,它们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

(3)如果图中的丁大量死亡,图中______的数量会随着减少,______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4)乙→丁的过程中,能量流动是通过______作用进行的.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是随着______进行的.

(5)由图可以看出,碳在生态系统中主要是以______形式循环的.

最佳答案:

根据分析可知: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丁是消费者,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因此在甲、乙、丙、丁四类生物中,能形成一条食物链,该食物链是:乙→丙→丁.

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并在生态系统中通过捕食和被捕食而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2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80%.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丁.

(1)根据分析可知甲是生产者,乙、丙均为消费者.甲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因此,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②、③均表示的生理过程应该是呼吸作用.

(2)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细菌、真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光合成有机物和产生氧气的过程.只有光合作用才能制造有机物,因此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归根到底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看出,细菌和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二氧化碳进入有机(生物)环境,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如图①就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

(3)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因此在甲、乙、丙、丁四类生物中,能形成一条食物链,该食物链是:乙→丙→丁,当丁大量死亡时,丙因为没有天敌,数量会增加后减少,乙由于丙的增多会减少.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乙→丁的过程中,能量流动是通过呼吸作用进行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并且是不循环的.

(5)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是含碳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

故答案为:

乙→丙→丁;乙;生产者;丁

(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

(2)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粪便

(3)乙;丙

(4)呼吸;物质循环

(5)二氧化碳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作食物链。例如,兔吃草,狐吃兔,这就是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草→兔→狐。食物链一般以植物为基础,由植物到食草动物,再到食肉动物,后者可以捕食前者,如草→蝗虫→蛙→蛇→鹰。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特别提醒:

①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只反映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和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②任何一条食物链都开始于生产者,终结于最高级消费者。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网状,我们称之为食物网,如图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常以多种生物为食,同一种生物又常常被多种消费者取食,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而彼此联系起来,当某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消失时,其他生物就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