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是某种生态系统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属于消费者是:______.
(2)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______,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肉食动物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这样就形成了______.本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______.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______.
(4)如果大量捕杀青蛙,那么在短时间内蜘蛛会______,食草昆虫会______,蛇会______.
(5)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______部分和______部分.
(6)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草,那么积累有毒物质DDT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最佳答案:
(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草是生产者.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因此属于消费者的是鼠、食草昆虫、蜘蛛、青蛙和蛇.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因此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故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多,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肉食动物多;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而,所以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
①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②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
③草→鼠→蛇.食物链中营养级越多的食物链越长.故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
(4)、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使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生态系统就达到了生态平衡.如果大量捕杀青蛙,那么在短时间内蜘蛛、食草昆虫会因天敌减少,数量增多;蛇因食物减少,数量减少.
(5)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判断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关键是看是否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缺一不可.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6)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被排出和分解,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DDT作为一种剧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积累,而蛇的营养级别最高,所以蛇的体内DDT的含量最多.
故答案为:
(1)草;鼠、食草昆虫、蜘蛛、青蛙和蛇;
(2)多;多;
(3)吃与被吃;食物链;
3、;食物网;食物网;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
(4)增多;增多;减少
(5)非生物;分解者
(6)蛇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作食物链。例如,兔吃草,狐吃兔,这就是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草→兔→狐。食物链一般以植物为基础,由植物到食草动物,再到食肉动物,后者可以捕食前者,如草→蝗虫→蛙→蛇→鹰。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特别提醒:
①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只反映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和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②任何一条食物链都开始于生产者,终结于最高级消费者。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网状,我们称之为食物网,如图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常以多种生物为食,同一种生物又常常被多种消费者取食,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而彼此联系起来,当某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消失时,其他生物就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