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感悟阅读《藤野先生》最后一段,回答问题。1.文段中重新展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
时间:2025-02-13 03:54:17 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精读感悟阅读《藤野先生》最后一段,回答问题。
1.文段中重新展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情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作者怎样表达对藤野先生的纪念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段中找出两个表达他对讲义的情感的词语,并写出其所表达的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鲁迅从仙台回国后的情况,说说“偷懒”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黑瘦的面貌,抑扬顿挫的话。
2.保存讲义,悬挂照相,多写救国文章。
3.“收藏”——珍重讲义,“不幸”——丢失讲义后的遗憾、歉疚。
4.回国后,“呐喊”成效甚微,而“彷徨”迷茫,民众的不觉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的强大,使作者感到有心无力而想放弃。(意对即可)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