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剪不断的乡愁琼瑶  去年年底,“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公布了。

时间:2025-02-13 00:52:37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剪不断的乡愁琼瑶  去年年底,“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公布了。」,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96628.html
题目内容: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剪不断的乡愁

琼瑶去年年底,“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公布了。

这消息像一股温泉,乍然间从我心灵深处涌现,然后窜升到我四肢百脉,窜升到我的眼眶。我简直无法描述那一瞬间的感动。我心底有个声音在喊着。

“39年!39年有多少月?多少天?39年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都给勾销了吗?”(A)

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但是,陆陆续续有人回乡探亲了!这居然成了事实!我太兴奋了,和鑫涛计划着,我们也该去大陆探亲了,鑫涛去红十字会办手续,回来说:“需要填三等亲的亲人名字和地址!”

一时间,我们两个都弄不清“三等亲”包括哪些人,以及我们是否有这项“资格”。激动中,我冲口而出:“故国的山,故国的水,故国的大地泥土,和我们算是几等亲?我们要探的是亲,不只是‘人’呀!”(B)

不过,我毕竟不需担扰,因为我和鑫涛分别都有舅舅和姨妈在大陆,所以,我们很顺利地办好了探亲手续。拿到手续的那一晚,我就失眠了,脑子里奔流着黄河,奔流着长江。不只长江黄河,还耸立着五岳和长城!鑫涛见我如此兴奋,忍不住提醒我说:

“听说大陆的生活很苦。旅行也不像想象中那么方便,至于亲人,经过39年的隔阂,可能已经想见不相识,这些,你都考虑过吗?”

考虑?我实在没有认真去考虑壶。我只觉得乡愁像一张大网,已把我牢牢地网住。而且,当行期越来越近,我的乡愁就越来越深。我总认为,乡愁对于游子,就像一切人类的基本感情一样,是与生俱来的。(C)不过,有的人来得强烈,有的人比较淡然。我,大概生来就属于感情强烈的一型。连我的“乡愁”,也比别人多几分!

计划回大陆行程时,鑫涛问我:“你要去哪些地方啊?第一站,是不是你的故乡湖南?”

我祖籍湖南,生在四川。童年,是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是个颠沛流漓的时代,童年的足迹,曾跋涉过大陆许多的省份。如今,再整理我这份千头万绪的乡愁时,竟不知那愁结的顶端究竟在何处?是湖南?是四川?是长江?是黄河?是丝绸之路,还是故宫北海?沉吟中,这才明白,我的乡愁不在大陆的一点上,而在大陆那整片的土地上!(D)

“可是,你没时间走遍大陆整片的土地啊!”鑫涛说,“我们排来排去,只能去40天!”

将近40年的乡愁,却要40天来弥补。可能吗?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放弃许多地方。湖南,湖南的亲人多已离散,家园中可能面目全非。不知怎的,我最怕面对的,竟是故乡湖南,这才了解古人“近乡情更怯”的感觉。当我把这感觉告诉鑫涛时,他脱口而出地说:

“这也是我不敢回上海的原因!”

于是,我们把行程的第一站定在北京。北京,那儿是我父母相识相恋和结婚的地方,那儿是我祖母和外祖父母居住的地方,那儿,是我历史课本上一再重复的地方,那儿,也是我小说中、故事中所熟读的地方!那儿有“故都春梦”,有“京华烟云”!还有我……

于是,我们动身;经香港,去北京。

1.根据文中所写的时间推算,作者离开大陆赴台湾的时间大约是在:_____________。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反复强调“39年”“将近40年”是为了说明什么?(不超过1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倒数第2段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格,主要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琼瑶夫妇为何把行程首站定在北京?根据文中所述,概述其原因(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四处画线的句子(A)(B)(C)(D)里,最能直接表达作者心声而又最确切的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7.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所写的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本文着力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B.作者用“乡愁”,而不用“乡思”、“乡恋”作标题,则更深切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的忧伤心情。

C.“剪不断”一词很形象,作者巧借李煜词句来表明离开祖国的“乡愁”是无法剪断的。

D.文中的“乍然”和“不敢相信这是事实:,都说明了作者对回乡探亲这件事压根儿就没有心理准备,激动的感情纯属意外产生的。

9.文章最后说,”于是,我们动身;经香港,去北京“,请你想象一下作者到北京后下飞机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1948/1949 新中国成立前,解放前

2.乡愁/剪不断的乡愁

3.乡愁之多,之久、之深

4.增强气势,表达对北京的一往情深。

5.因为我和我的亲人都与北京有着非常密切关联。

6.D

7.得知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办妥探亲手续/计划去大陆行程。

8.D

9.“略”。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