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蚂蚁(1)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A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着的火舌活像一挂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明眼的巴西向导B我们叫道:“一群蚂蚁C火包围了!”我们随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____,____,____,____,____。蚁团在火舌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2)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毫克,真正是比毫毛还要轻上十倍、百倍。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警,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发人沉思,油然生出敬慕的情感来
(3)逐渐地,我自感到原先那种认为“蝼蚁之命,何足挂齿”的想法,实在是太无知、太浅薄了。
1.请在第一段ABC三个地方分别填上一个最恰当的虚词。
应依次填上____、____、____。
2.第一段的横线上,原文有以下几句话,你认为怎样排列才恰当?(写出各句的序码,不必抄录原句)
①可万万没有想到 ②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
③火神肆虐的热浪里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④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 ⑤突然向河岸的方向突围滚去
恰当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说“外层蚂蚁被烧焦”了,可“蚁团却不见缩小”,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明连贯地概述这则故事。(不超过2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2)段“又是如此感人”一句,请准确回答蚂蚁为什么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A.由于 B.向 C.被
2.③①②④⑤
3.因为死了的蚂蚁仍然抱住蚁团,所以从远处看,蚁团不见缩小。
4.被大火包围的蚂蚁抱成一团,机警地逃离火海。
5.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蚂蚁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这种精神令人感动。
(意对即可)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