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有一位好朋友,很苦恼,因为他与父亲的关系很僵,父子俩常面对面地坐着,一两个小时没一句话可说。朋友认为父亲不理解他,换句时máo( )的话来说,就是父子之间存在着很深的代沟。
最近,朋友受公司派qiǎn( ),要到南非的开普敦去工作。
他回到家里,吃完饭,父子俩又面对面地坐在沙发上,谁也不说话。过了一会儿,儿子开口了:“爸,我想跟您谈一件事!”
“什么事?”父亲(平静、安静)地问。
“我要到开普敦去工作了。”
“哦,我知道了。”
停了一会儿,父亲问道:“什么时候走?”
“后天。”
“哦,我知道了。”
“那……什么时候回来?”父亲往前(挪了挪、靠了靠),急切地问。
“我不知道。”
“哦,我知道了。”父亲说这句话时,儿子看见父亲眼里(噙、含、闪)着泪花。房间里又沉寂下来了。
过了一会儿,父亲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摇晃着走向书房。儿子看着父亲摇晃的背影,眼睛也有些湿润,想喊住父亲,但终究没有说出口。
过了一会,父亲从书房走了出来,手中拿着一本《世界地图册》和一支钢笔。走到儿子面前,有些激动地问:“开普敦在哪里?”
儿子拿过地图册,指着说:“看,就在这里!”
“在这里……”父亲一边喃喃自语,一边用笔在开普敦所在的位里点了一个红点,又在镇江所在的位置点了一个红点,然后画了一条红线,将镇江和开普敦连接起来。
父亲眼噙着泪水,哽咽着对儿子说:“在我想你的时候,我就看看这张地图上的两个红点一条红线!”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时máo( ) 派qiǎn( )
2.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使语句更加流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给选文拟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髦 遣
2.平静;挪了挪;噙
3.铺垫、伏笔;文中写朋友认为与父亲有很深的代沟,认为父亲不能理解他,其实是自己对父亲的了解太少。
4.全文叙述了朋友将要去开普敦工作,告诉父亲即将远行,父亲尽管言语简单,可是表现出了他对儿子的牵挂、疼爱与思念。父爱与母爱是有区别的,父爱常常不善表露,但更显深沉。所以不应责怪父亲对自己不理解,应从自身思考是否对父亲的关爱太少。
5.父爱
(意对即可)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