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5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

时间:2024-04-25 03:29:39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5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95228.html
题目内容: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5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则久已病矣(病:_________)

死者相藉(藉:_________)

又安敢毒邪(毒:_________)

之生日蹙(蹙: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食之,时而献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蒋氏把自己和乡邻的遭遇作对比,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回顾过去六十年的遭遇,其结果:乡邻是____________,而蒋氏却___________。

(2)叙述现在,眼下情况是“悍吏之来吾乡”闹得乡邻______________,而蒋氏却______________。

(3)从一年的情况看,蒋氏是______________,而乡邻是“旦旦有是”______________。

5.对“又安敢毒邪?”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蒋氏不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因为这是太医以皇帝的命令发的。

B.此句与上段作者的问话“若毒之乎”相呼应,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而不伤”的色调,蕴含更加深刻。

C.蒋氏在控诉捕蛇给他一家三代带来的不幸。

D、蒋氏不敢怨恨“复若赋”这件事,因为他知道“复赋比捕蛇的毒害更深”。

最佳答案:

1.困苦不堪;连接着;怨恨;困苦 

2.(1)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村的气势),即使鸡狗也不得安宁啊!

(2)我小心地喂养着它,到规定的时候把它交上去。

(3)哪里像我的邻居们天天有这样的事啊! 

3.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4.(1)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2)虽鸡狗不得宁焉;驰然而卧

(3)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5.B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