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及,
时间:2024-04-25 00:11:28 栏目:学习方法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人名),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折服),倒屣(鞋)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选自晋朝葛洪《西京杂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邑()人大姓文不识
(2)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时人畏服之如是( )
(4)邑人曰:“穷()矣!”
2.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生留听,更理前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匡衡勤读的两件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1)同乡(2)他、指文不识(3)如此、像这样(4)穷尽
2.(1)我希望能把主人的书全部通读一遍。
(2)先生停下来听我说,请您再谈谈前面的观点。
3.(1)勤学无烛,穿壁引光读书
(2)与人佣作不求偿,愿读遍主人书。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