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下面的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

时间:2024-04-24 20:20:03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下面的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90244.html
题目内容: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下面的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A、池非不深也( )

B、委而去之( )

2、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道: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惨无人道

B、去:委而去之去国怀乡 去留两便

C、至:寡助之至比至陈 无微不至 

D、之:辍耕之垄上攻亲戚之所畔始龀,跳往助之

3、文中有三处空缺,按照原文,应填写的句子是:

答:

①,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__ 。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译:。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

5、选文举什么例子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答:。

6、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答: 。

最佳答案:

1、A、护城河B、放弃

2、B

3、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①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

②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5、以攻城和守城为例来论证。

6、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因为孟子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本文论述了战争中民心背向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民心所向”以及“人和”就是行“仁政”的结果,因此,本文的观点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