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公孙景茂,河间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稍迁太常博士(掌祭祀礼乐之官),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
开皇(隋文帝年号)初,召拜汝南太守,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病者,景茂减俸禄为汤药,多方振济之,赖全活者千数。上闻嘉之,诏宣示天下。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人,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女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致仕,上优诏听之。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临淄刺史,赐以马舆,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大业(隋炀帝年号)初,卒官,年八十七,谥日康,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北史·循吏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迁太常博士。稍:渐渐。
B.属平陈之役。属:正值。
C.上优诏听之。听:聆听。
D.论者称为良牧。牧:指州的长官。小题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以母忧去职属平陈之役赐以马舆便道之官
周武帝闻而召见
D. C.
论者称为良牧野祭而去景茂减俸禄为汤药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令清静,德化大行德化:用道德感化的方法改变人心风俗。
B.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秩俸:官吏的俸禄。
C.有修理者,……乃褒扬称述。修理:整修,使坏的东西恢复原状。
D.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都会:大会,集会。小题4: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景茂德政措施的一组是()
①察孝廉,射策甲科。
②法令清静。
③多方振济之。
④散惠孤弱不自存者。
⑤阅视百姓产业。
⑥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小题5:下面对文意的叙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景茂是北朝著名的好官吏,历任魏、周、隋三朝,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
B.景茂博涉经史,在担任太常博士时,做了很多对统治者有损的事,因为言之有理,被人称为“书库”。
C.景茂担任过济北、汝南二郡太守,息州、道州二州刺史,还当过太常博士、高唐令、大理正等官,中间两次去职,一次是以母忧,一次是致仕,最后卒于任上。
D.景茂救助孤弱,深入百姓,阅视产业,以善化恶,使百姓人行义让,有无相通,互相帮助,几百户的村子,好像一家一样,深得百姓爱戴。小题6:翻译下面语句。
①上闻嘉之,诏宣示天下。
②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
最佳答案:
小题:C
小题:C
小题:D
小题:D
小题:(参考)①皇上听说后嘉奖他,下诏把他的事迹传遍天下。
②有的大村有几百户人家,却都好像一家一样。
答案解析:
小题:[“听”是“允许”]
小题:[“而”连结两个动作,表顺承;A项“以”一作“因”讲,一作“把”讲;B项“之”,一是结构助词,一作动词“往……去”之意;D项“为”一为“是”,一作动词“做”]
小题:[“修理”是“治理得好”的意思]
小题:[①是他科举情况;
⑥是他治理的结果。这两句不是德政措施。]
小题:[A历任魏、齐、周、隋四朝;B项“多所损益”是对礼乐祭祀的制度有很多改革,不是“做了很多对统治阶级利益有损的事”;C项还做了临淄刺史]
小题:见译文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