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梅花岭记
〔清〕全祖望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史忠烈公①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禄等诸将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②以兵解,文少保③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长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④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⑤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节选自《鲒埼亭文集选注》
注:
①即史可法,崇祯进士。清兵入关后,坚守扬州,城破被执,从容就义。死后谥“忠烈”。
②即唐代颜真卿,被叛将李希烈杀害。
③即南宋文天祥,坚持抗元,兵败被杀。
④即史可程,史可法弟,清兵入关后降清。
⑤封建时代对改朝换代的说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威慨然任之 担负承担
B.谱汝诸孙中 列入家谱
C.被执至南门 捉拿拘捕
D.皆托忠烈之名 依托凭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集诸将而语之曰/忠烈大骂而死
B.遂为诸将所拥而行/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C.谓颜太师以兵解/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
D.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白帽/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忠烈公“忠烈”的句子是()
①吾誓与城为殉
②忠烈大呼“德威”
③我史阁部也
④忠烈大骂而死
⑤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⑥无不泪下如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材典型,精心叙写了史可法城陷前后的三件事,环环相扣,在生与死的尖锐矛盾中彰显人物英雄本色。
B.抗清将领孙兆奎与降臣洪承畴的对话,看似与忠烈关系不大,实则以洪的卖国求荣来反衬史的临难不苟慷慨赴死。
C.在叙写史可法殉国的经过及影响后,作者将其与颜太师、文少保并列,高度赞扬其浩然正气及永垂不朽的精神。
D.文章结尾叙写史可程夫人不堪受辱、断然自裁之事,意在阐明史可法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精神对后人的激励。
最佳答案:
1.D
2.D
3.A
4.D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