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不用充电的电池赵思江生活中,你肯定经常为手机电量是否充足、是否要充电等
时间:2024-04-24 14:20:25 栏目:学习方法题目内容:
5000年不用充电的电池赵思江
生活中,你肯定经常为手机电量是否充足、是否要充电等问题而操心劳神。所以,如果给你一块几个月都不需要充电的电池,你会不会马上高兴起来?如果给你一块一辈子都不用充电的电池,你会不会惊讶万分?如果给你一块几百代人都不用充电的电池,你会不会觉得这是神话?告诉你,美国科学家眼下就创造出了这个神话。
那么神话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原来,早些时候,科学家就发现,当放射性物质衰变时,就能够释放出带电粒子,如果采取一种特殊的办法,就能够把带电粒子驯服地归拢起来,形成电流。后来科学家依照这个发现和放电原理,发明了大型的核电池,用于工业和航天业。如在航天领域,可把核电池安装在太阳能不够用的探测卫星上,或安装在发射到太阳系外的无人飞船上。遗憾的是,因为核电池必须装有一个收集带电粒子的固体半导体,而由于辐射的作用,固体半导体很快就会受损,为了降低受损程度,核电池就必须做得足够大。正因为核电池变小很难,所以它就很难在小型或微型电子设备上派上用场,自然也就很难把它做成手机电池了。
直到最近,情况有了转机,美国科学家想出了为核电池“瘦身”的妙计。他们把核电池内易受损的固体半导体换成了不易受损的液体半导体,这样不但能完成收集带电粒子的使命,而且还可以大幅度“瘦身”,真可谓是一举两得。按照新思路研发出的圆形核电池直径有1.95厘米,厚才1.55毫米,仅仅比1美分硬币大一点点,但其电力却是普通化学电池的100万倍。
科学家认为,在遥远的未来,微型核电池将被广泛使用到小型和微型电子系统,比如说用于分析血样的微型电子仪里。因核电池提供电能的时间非常长,到那时,只需要一个硬币大小的电池,就可以让我们的手机5000年不用充电。另外,像正在流行的电动车的电池,也有望实现让人至少一辈子不用充电的梦想。至于核电池是否会出现核污染问题,科学家指出,这个问题早在发明它的时候就同时解决了,人们不必为此担忧。
(摘自《科学之谜》2010年第3期)
小题1:用自己的话说说核电池不用充电的原理。(2分)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核电池“瘦身”的方法是什么?(2分)
最佳答案:
小题1:运用半导体收集核电池释放的带电粒子,形成电流,循环使用,使核电池不用充电。
小题2:列数字和作比较。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鲜明地说明了核电池体积小、电力足的特点。
小题3:把核电池内易受损的固体半导体换成了不易受损的液体半导体。
答案解析:
小题1:通读选文可知,第二自然段介绍了 “那么神话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也就是本题的答案,关键语句是“科学家就发现,当放射性物质衰变时,就能够释放出带电粒子,如果采取一种特殊的办法,就能够把带电粒子驯服地归拢起来,形成电流”,什么方法,根据下文的介绍可知是“运用半导体”,根据这些信息“用自己的话”概括即:运用半导体收集核电池释放的带电粒子,形成电流,循环使用,使核电池不用充电(意思对即可)。
点评:理解文章内容,一定要结合全文,整体把握。
小题2:】试题分析:读“按照新思路研发出的圆形核电池直径有1.95厘米,厚才1.55
毫米,仅仅比1美分硬币大一点点,但其电力却是普通化学电池的100万倍”这个句子,不
难看到,里面有几个数字,另外还有“比、却是、倍”,因此是列数字,作比较,运用具体
的数字进行比较,突出了核电池体积小、电力足的特点。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小题3:试题分析:先找到题目的答题范围,本题的答案范围应是第三段,精读这部分文章不难发现相关语句及明显的语言标志,“想出了为核电池‘瘦身’的妙计”从下面的语句中即可提取出答案了。
点评:从文中提取信息,一定要找准范围,然后从前向后找寻完整,根据理解把切题的答案提取概括出来。
考点核心: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