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

时间:2024-04-24 13:54:57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85696.html
题目内容: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放射性核素是原子核不稳定的核素,由于中子与质子比例失衡,容易发生核内成分或能级的变化。当放射性核素衰变时,就会释放各种射线,如γ(伽玛)射线,β(贝达)射线等,当这些射线作用于人体生物细胞或基因,把射线能量转给被作用的组织细胞,引起组织细胞一系列生物改变,称为辐射生物效应,这种辐射生物效应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是辐射剂量大小。

评价辐射剂量的国际单位为Sv(Sievert,希沃特,也有翻译为西弗特),是一种辐射吸收剂量当量的单位。一般情况是接受辐射剂量越高,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越大。公众人体全身一年可承受的辐射剂量为1mSv,即使当短时接触核辐射的辐射量近100 mSv时,一般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但如果辐射剂量超过100 mSv,则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接受辐射剂量在100到500 mSv时,人们一般也不会有异常感觉,但检测可发现血液中白细胞数会减少。当辐射剂量达1000到2000 mSv时,才导致轻微的放射疾病症状,如疲劳、呕吐、食欲减退、暂时性脱发、红细胞减少等。只有较长时间超过允许剂量的辐射损伤,才会引发造血功能障碍、内脏出血、组织坏死、感染及恶性变等,此病常见于接受过量射线的工作人员、公众及核武器爆炸的罹难者。

由于生物组织细胞对辐射损伤有一定耐受能力,即使接受辐射剂量相同,不一定都会产生辐射损伤。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程度与吸收剂量、辐射种类、射线能量、人们暴露于核辐射的时间以及核物质的半衰期等有关,微量的放射性辐射不会危及健康。

此次日本核电站泄漏后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在铀元素的核裂变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具有放射性的副产品,如铯-137和碘-131同位素。在核泄漏后的核污染中,由于放射性碘-131具有挥发性,容易进入大气层空气,飘散到其他地方,污染周围。放射性碘-131主要通过吸入污染的空气、食入污染的食品和水对人造成伤害,同时也可通过皮肤吸收,以及沉积的放射性碘产生的外辐射等对人群造成伤害。由于放射性碘-131半衰期不长(只有8天左右),在空气中飘移时慢慢衰变减少,同时由于大气的稀释,飘离日本后剂量已衰减到非常小,接近天然本底辐射。其次,碘-131释放的γ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约1-2米,β射线更短,约1-10毫米,大家如果不接触污染的放射性核素,就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

(根据相关材料整理)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本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放射性核素。

B.辐射生物效应程度取决于辐射剂量的大小。

C.作者所举“日本核电站泄漏放射性物质”的事例,告诉了我们日本核泄露对我国的影响很小。

D.“公众人体全身一年可承受的辐射剂量为1mSv”,当人体受到的辐射剂量超过1mSv,就会受到危害。小题2:“辐射生物效应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归纳(4分)

最佳答案:

小题1:C

小题2:①辐射剂量大小;

②生物组织细胞对辐射损伤的耐受能力;

③吸收剂量、辐射种类、射线能量、人们暴露于核辐射的时间以及核物质的半衰期等有关。(4分,没答到②,得2分,全部答到,得全分)

答案解析:

小题1: A项根据文章的说明对象“核辐射”来分析;B根据“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程度与吸收剂量、辐射种类、射线能量、人们暴露于核辐射的时间以及核物质的半衰期等有关,微量的放射性辐射不会危及健康”这一部分的内容来分析;D根据第3段“公众人体全身一年可承受的辐射剂量为1mSv,即使当短时接触核辐射的辐射量近100 mSv时,一般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但如果辐射剂量超过100 mSv,则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接受辐射剂量在100到500 mSv时,人们一般也不会有异常感觉,但检测可发现血液中白细胞数会减少”来分析。根据选文内容不难发现:A、B、D三选项都不符合选文内容,所以应选C项。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相关文字信息,可以比较阅读。了解文章内容,知道写什么,不仅要了解其中心内容,对围绕中心内容的表述说明,也可细读,判断它的含义,与中心内容的关系,读得细,也理解得透彻,对说明文尤其如此。

小题2: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第3段(一般情况是接受辐射剂量越高,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越大)以及第4段(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程度与吸收剂量、辐射种类、射线能量、人们暴露于核辐射的时间以及核物质的半衰期等有关,微量的放射性辐射不会危及健康)这些内容可概括出(1)“辐射生物效应程度”与“辐射剂量大小”有关;

(2)生物组织细胞对辐射损伤有一定耐受能力;

(3)吸收剂量、辐射种类、射线能量、人们暴露于核辐射的时间以及核物质的半衰期等有关。

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抓住里面切题的信息,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做答。当然借助原文中的词语、句子组织成自己的答案,是很明智的选择。

考点核心: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