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郦道远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
时间:2024-04-24 08:16:24 栏目:学习方法题目内容:
三 峡
郦道远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夏水襄陵( )
(2)素湍绿潭( )
(3)晴初霜旦( )
(4)属引凄异( )
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处停顿。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3、选文描写了四季佳景,请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1)襄:上(2)湍:急流的水
(3)旦:朝晨(4)属引:接连不断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4、(1)捕写对象与手法相同:同写三峡、猿鸣,都用寓情于景的写法;
(2)表达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喜悦、欢快之情;渔歌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口语化、通俗。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