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
时间:2024-04-24 08:02:39 栏目:学习方法题目内容:
《鱼,我所欲也》
孟 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下面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不为苟得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B、舍身而取义。 环而攻之而不胜。
C、故不为苟得也。 已克,公问其故。
D、非独贤才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己乎。
2、对下列文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用也——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用呢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因此凭借这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知道采用。
C、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人人都有这种本性,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D、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的俸禄对我来说为什么那么多呢
3、对这段理解或分析无误的一项是A、文段以比喻句说理的方法引出论题,然后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于段尾总结出中心论点。
B、文中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
C、文中“熊掌”比喻生命,“鱼”,比喻道义,说明在人生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做到“舍生而取义”。
D、文段最后一句是说向善之心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有,所以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大多数人是做不到“义”的。
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最佳答案:
1、D
2、C
3、B
4、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一些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