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伤仲永》,完成下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选段出自《伤仲永》,这篇文章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2、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①或以钱币乞之。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____________ 谒:____________
3、对“稍稍宾客其父”的翻译正确的是A、偶尔请他父亲去作一次客。
B、他父亲慢慢明白了该怎样去作客。
C、渐渐用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
D、宾客渐渐去他父亲那里作客。
4、用文中原句填空。
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_________”。 他父亲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仔细揣摩语段中划线的四个“之”字所指代的对象的不同,试对它们作两次选择,第一次应选出____,第二次应选出______。A、忽啼求之
B、借旁近与之
C、传一乡秀才观之
D、或以钱币乞之
最佳答案:
1、《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2、①或:有的人
②扳:同“攀”,牵、引 ;谒:拜访
3、 C
4、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5、 从此随意指着某一事物要他作诗,他立即就能完成,这些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6、BA (顺序不可颠倒)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