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小题1:下列句中的“于”和“暴师于外十余年”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苛政猛于虎
B.余将告于莅事者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小题2:下面关于本语段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蒙恬的先辈是齐国人,在其祖父这一辈才从齐国到秦国去的。
B.蒙恬早年并非是将军,后来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
C.秦始皇非常推崇蒙氏一族,对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都很信任。
D.蒙恬和他的士兵曾在外东征西讨了十余年,最后才在上郡安定下来。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自齐事秦昭王②大破之
③据阳山,逶蛇而北④信任贤之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2分)
(2)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2分)
最佳答案:
小题1:D(2分)
小题1:D(2分)
小题1:(4分)①侍奉②打败③向北④认为……贤能
小题1:(1)(2分)于是派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向北驱逐戎狄。
(2)(2分)因此,即使是各位将相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
答案解析:
小题1:D与例句“于”都是“介词,在”。
小题1:D应是“烈日寒霜,风风雨雨,在外十余年,驻守上郡”。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