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题目。(16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
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
③籍:项籍。项籍字羽。
④睨:斜眼看。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字的意思。(4分)
(1)忿恚尉()(2)尉果笞广()
(3)使公及恒楚将()(4)恒楚亡在泽中()
小题2:选出下列划线的字与“后则为人所制”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为坛而盟
B.籍为裨将
C.吴广为都尉
D.而二虫尽为所吞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译:
(2)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
(3)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译:
小题4:[甲]文中的陈涉和[乙]文中的项梁特点都很鲜明,你更喜欢哪一个人,为什么?(3分)
最佳答案:
小题1:①恼怒,文中指“使…恼怒” ②用竹板打③统帅,率领④逃亡
小题1:D
小题1:
(1)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塞的人中十分之六七也会死掉。
(2)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
(3)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
小题1:示例一:喜欢陈胜。(1分)因为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2分)
示例二:喜欢项梁。(1分)因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2分)
如果喜欢项羽则不得分。
答案解析: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D中与例句都是“被”。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