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小题。
刘崧,字子高,泰和人。旧名楚。家贫力学,寒无垆火,手皲裂而钞①录不辍。崧幼博学,天性廉慎。兄弟三人共居一茆②屋,有田五十亩。及贵③,无所增益。十年一布被,鼠伤,始易之,仍葺④以衣其子。居官未尝以家累⑤自随。之任北平,携一童往,至则遣还。晡⑥时吏退,孤灯读书,往往达旦。善为诗,豫章人宗之为《西江派》云。(选自《明史·刘崧传》)
【注释】①钞:通“抄”。
②茆(máo):通“茅”。
③贵:指地位高,也指做官。
④葺:修。
⑤家累:家属。
⑥晡(bū):申时,即午后三点至五点。
小题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手皲裂而钞录不辍
A.手/皲裂而钞录不辍
B.手皲裂/而钞录不辍
C.手皲裂而/钞录不辍
D.手皲裂而钞录/不辍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2分)
(1)易()(2)旦()
小题3:本文重点写了刘崧为官后的哪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分)
小题4:联系全文,归纳刘崧的性格品行。(2分)
最佳答案:
小题1:B(2分)
小题1:(1)更换(1分)(2)天亮(1分)
小题1:(1)(1)做了高官后,其田产仍无所增益;
(2)盖了约十年的布被套,直到被老鼠咬坏才换,并剪裁好旧被套做儿子的衣服;
(3)任官时不带家属,连书童也送回。
(4)每天下午下班后,点灯读书,作诗。(答到以上其中两点的大意,即可得2分)
小题1:(1)好学上进,善于作诗;
(2)天性廉慎,修养品行。(大意对即可,2分)
答案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一般遵循结构以及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概括刘崧的几件事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刘崧”的具体描写来分析该人物形象即可。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