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有一种借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用法,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的“止”
时间:2024-04-18 04:45:53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古代汉语有一种借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用法,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的“止”」,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58332.html

题目内容:
古代汉语有一种借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用法,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的“止”通“只”,下列文旬中属于这种用法的是
A.策之不以其道
B.将军身被坚执锐
C.其一犬坐于前
D.此皆良实
最佳答案:
B
考点核心: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