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
时间:2024-03-14 03:06:33 栏目:学习方法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认,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以身居作居作:作佣人
B.鸿并绝不娶并:全部
C.简斥数妇简:直接
D.无乃欲低头就之乎就:投身、屈就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因为执勤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今乃衣绮缟,傅粉墨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以观夫子之志耳 / 舞幽壑之潜蛟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鸿崇尚节操的一项是(3分)
①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②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③鸿不受而去,归乡里④居庑下,为人赁舂
⑤七日而鸿不答⑥鸿潜闭著书十余篇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B.梁鸿为人正直耿介,他死后,人们都认为品性清高的他足以与坚守信念的要离媲美。
C.孟光貌丑而心慧,在刚嫁给梁鸿时用盛装丽服来试探梁鸿的品性,其实孟光早已有隐居的准备。
D.皋伯通发现佣工梁鸿之妻对丈夫十分敬重,因此断定梁鸿是一个非凡的人,于是安排他住在家里,使梁鸿得以闭门著书。小题5:断句与翻译(9分)
(1)用“/”给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邻 家 耆 老 见 鸿 非 恒 人 乃 共 责 让 主 人 而 称 鸿 长 者 于 是 始 敬 异 焉 悉 还 其 豕 鸿 不 受 而 去 归 乡 里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4分)
②今而见择,敢不请罪。(2分)
最佳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A
小题5:
(1)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3分,每错2个扣1分)
(2)①曾经不慎遗留火种(引起火灾)蔓延到别人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被烧的人家,问他们损失了什么,把猪全部拿来赔偿他们。(4分,1句1分)
②现在被(您)舍弃,我哪里敢不向您请罪呢。(“见择”译成“选择了我”也可。此题考查“见”的特殊用法。2分,1句1分)
答案解析:
小题1:(简:挑选。)
小题2:(A.连词,因为;介词,把。B.介词,替、给。C.副词,竟然、却。D.助词,的。)
小题3:(①写梁鸿葬父,与“崇尚节操”无关。
④写梁鸿为了生存而替人赁舂,与“崇尚节操”无关。
⑥写梁鸿著书情况,与“崇尚节操”无关。)
小题4:(A原因是“而不为章句”,并非因为家境贫寒。)
小题5:略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