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小题,共12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题1:与例句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A.人非生而知之者
B.吾从而师之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小学而大遗小题2:下列句子中“师”意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③吾师道也
④师之所存也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⑥而耻学于师
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⑧或师焉,或不焉
A.①④⑥/②⑦/③⑤⑧
B.①④⑥/②/③/⑤⑦⑧
C.①④⑥/②/③⑤/⑦⑧
D.①④/②⑥/③/⑤⑦⑧小题3: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甚善矣,子之治东阿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小题4:下列各句划线的词语与例句的“下”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五十者可以衣帛
D.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最佳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答案解析:
小题1:连词,表转折关系,却;A、连词,表顺承关系,就;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并列关系,并
小题1:①④⑥名词,老师;
②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③名词作动词,学习;
⑤⑦⑧名词作动词,从师学习
小题1:宾语前置句;A、定语后置句,B、介宾短语后置句,C、主谓倒装句
小题1:名词做动词;A、形容词做名词,B、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名词做状语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