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型企业经营发展中,结转制造费用是常见的业务之一。月末分配结转制造费用时,该如何写会计分录?
结转制造费用分录
月末分配结转本月制造费用,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A产品
生产成本-B产品
贷:制造费用
发生制造费用时,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制造费用的相关账务处理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发生的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劳动保护费、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国家规定的有关环保费用、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一)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二)发生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
借: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三)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四)生产车间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等:
借:制造费用
贷:银行存款
(五)发生季节性的停工损失: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
(六)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等
贷:制造费用
结转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
结转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为:借:生产成本-某种产品 贷:制造费用 。
制造费用的先分配再结转,分配方法为: 某产品制造费用分摊比例 = 某产品材料成本 / 当期材料总成本 某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 = 某产品制造费用分摊比例 *当月制造费用总额 也可用工人工资或实作。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企业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制造费用的内容: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各个生产单位所发生的固定资产使用费和维修费。
具体有以下项目:各个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房屋建筑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生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等。
制造费用一般是间接计入成本,当制造费用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归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去,而须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先行归集,月终时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中。
结转制造费用怎么做分录
当制造费用发生时:
借:制造费用——明细科目等
贷: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
到月末结转时: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明细科目等
扩展资料: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工时比例
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种产品所耗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有真实正确的工时记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工资比例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的程度应该大致相同,否则机械化程度低的产品所用工资费用多,负担的制造费用也要多,而机械化程度高的产品则负担的制造费用较少,从而影响费用分配的合理性。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制造费用分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