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组收益的会计分录怎么写?
时间:2024-01-06 04:55:59 栏目:学习方法
债务重组收益是在企业清偿某项债务时产生的,通常通过“营业外收入”等科目进行核算,那么债务重组收益的会计分录要怎么写?
债务重组收益的会计分录
以资产偿还债务: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等
资产处置损益
营业外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将债务转为资本:
借:应付账款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营业外收入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借:应付账款
贷: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营业外收入
应付账款怎么理解?
应付账款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并且应当按照不同的债权人设置明细科目从而进行明细核算。应付账款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贷方表示企业购买材料、物资及接受劳务供应的应付但尚未付的款项;借方表示偿还的应付账款、以商业汇票抵付的应付账款。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并且其期末余额也可以在借方,反映预付的款项。
什么是资产处置损益?
资产处置损益反映企业出售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时确认的处置利得或损失,以及处置未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及无形资产而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资产处置损益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直接计入当期的利得或损失,影响营业利润。
会计,债务重组问题,怎么写分录?
债务重组的会计分录视不同情况而不同:
(一)以现金清偿债务
1.会计处理原则
①债务人的会计处理原则
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②债权人的会计处理原则
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坏账准备的多提额抵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
2.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
3.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①如果所收款额小于债权的账面价值时:
借:银行存款
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贷:应收账款
②如果所收款额大于债权的账面价值但小于账面余额时
借:银行存款(实收款额)
坏账准备(已提准备)
贷:应收账款(账面余额)
资产减值损失
(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1.会计处理原则
①债务人的会计处理原则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抵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A.抵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按存货的公允价值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同时结转商品的销售成本,认定相关的税费;
B.抵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C.抵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②债权人的会计处理原则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在符合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坏账准备的多提额抵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
2.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①如果所抵资产是存货
a.借:应付账款(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商品的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商品的计税价值×17%)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债务额-存货的公允价值-销项税额+收到的补价(或-支付的补价)]
b.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c.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②如果所抵资产是固定资产
a.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b.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清理
c.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d.借:应付账款(债务额)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贷: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转让生产用动产设备时匹配的销项税)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债务额+收到的补价(或-支付的补价)-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生产用动产设备匹配的销项税额]
e.认定固定资产的清理损益
当固定资产清理产生盈余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当固定资产清理产生亏损时: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③如果所抵资产是无形资产
借:应付账款(债务额)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无形资产转让损失(=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关税费)
贷: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营业外收入——无形资产转让收益(=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关税费)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债务额+收到的补价(或-支付的补价)-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
④如果所抵资产是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
以长期股权投资为例,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付账款(债务额)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相关税费)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债务额+收到的补价(或-支付的补价)-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
⑤如果抵债的是多项非货币性资产
只需将上述处理合并即可。
3.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一般账务处理如下:
借:换入的非货币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当重组损失额大于已提减值准备时)
贷:应收账款(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
资产减值损失(当重组损失额小于已提减值准备时)
(三)债转股方式
1.会计处理原则
①债务人的会计处理原则
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者实收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者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②债权人的会计处理原则
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债权人应当将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对债务人的投资,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比照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坏账准备的多提额抵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
2.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借:应付账款
贷:股本或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按股票公允价减去股本额)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按抵债额减去股票公允价值)
3.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或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
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当重组损失额大于已提减值准备时)
贷:应收账款(账面余额)
资产减值损失(当重组损失额小于已提减值准备时)
(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1.会计处理原则
①债务人的会计处理原则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修改后的债务条款如涉及或有应付金额,且该或有应付金额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3
号——或有事项》中有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该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和预计负债金额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或有应付金额,是指需要根据未来某种事项出现而发生的应付金额,而且该未来事项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
②债权人的会计处理原则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权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的债权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比照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修改后的债务条款中涉及或有应收金额的,债权人不应当确认或有应收金额,不得将其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
或有应收金额,是指需要根据未来某种事项出现而发生的应收金额,而且该未来事项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
2.不存在或有条件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1)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A.重组当时:
借:应付账款(旧的)
贷:应付账款(新的=将来要偿还的本金)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
B.以后按正常的抵债处理即可。
a.每期支付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b.偿还本金时: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2)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A.重组当时:
借:应收账款(新的=将来要收回的本金)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当重组损失额大于已提减值准备时)
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旧的)
资产减值损失(当重组损失额小于已提减值准备时)
B.将来按正常债权的收回处理即可。
a.每期收到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
b.收回本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3.存在或有条件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1)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a.重组当时:
借:应付账款(旧的)
贷:应付账款(新的本金)
预计负债(或有支出)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
b.当预计负债实现时:
借:预计负债
贷: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c.当预计负债未实现时:
借:预计负债
贷: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
(2)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a.重组当时:
借:应收账款(新的本金)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当重组损失额大于已提减值准备时)
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旧的)
资产减值损失(当重组损失额小于已提减值准备时)
b.当或有收入实现时:
借:应收账款
贷: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c.当或有收入未实现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五)混合清偿的会计处理原则
1.债务人的会计处理原则
债务重组以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的组合进行的,
债务人应当依次以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再按照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2.债权人的会计处理原则
债务重组采用以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的组合进行的,
债权人应当依次以收到的现金、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再按照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债务重组会计分录
一、如下
借:应付账款 200W
累计折旧 40W
贷: 固定资产 200W
营业外收入 40W
二、债务重组会计分录
固定资产抵债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借:应付账款(债务额)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贷: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转让生产用动产设备时匹配的销项税)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
三、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债务额+收到的补价(或-支付的补价)-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生产用动产设备匹配的销项税额]
1、认定固定资产的清理损益。当固定资产清理产生盈余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2、当固定资产清理产生亏损时: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扩展资料
以资产清偿债务
(一)以现金清偿债务
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其中,相关重组债务应当在满足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时予以终止确认。
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作为营业外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其中,相关重组债权应当在满足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予以终止确认。 重组债权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冲减后仍有损失的,计入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冲减后减值准备仍有余额的,应予转回并抵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
(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
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其中,相关重组债务应当在满足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时予以终止确认。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转让资产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债务人在转让非现金资产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税费,如资产评估费、运杂费等,直接计入转让资产损益。对于增值税应税项目,如债权人不向债务人另行支付增值税,则债务重组利得应为转让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该非现金资产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如债权人向债务人另行支付增值税,则债务重组利得应为转让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债务重组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