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利率理论主要包括古典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IS-LM模型中利率的确定等内容。现代西方利率理论是利率理论不断实践的产物,利率理论是解释收益率曲线形状的理论。
其中古典利率理论的主要思想是利率由投资需求与储蓄意愿的均衡决定,强调资本供求对利率的决定因素,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利息是资本的价格,利率的高低由资本供给和资本需求决定。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古典利率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的综合,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来决定的。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是一种偏重短期货币因素分析的货币利率理论。
关于IS-LM模型中利率的确定中,IS曲线是表示使产品市场的供求相均衡的利率与收入组合,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供求均衡时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交叉点就是同时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均衡时的利率与收入组合。
简述西方经济学者的利率决定理论的内容
1、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实际均衡利率理论(实际利率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它们所注意的实际因素是生产率和节约。生产率用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故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
2、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当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转弱时,便有对货币的需求下降,利率下降。因此,利率由流动性偏好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
3、可贷资金理论
按照可贷资金理论,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作为借贷资金供给一项内容的货币供给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作为借贷资金需求一项内容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则呈负相关关系。利率的决定便建立在可贷资金供求均衡的基础之上。
可贷资金理论从流量的角度研究借贷资金的供求和利率的决定,可以直接用于金融市场的利率分析。特别是资金流量分析方法及资金流量统计建立之后,用可贷资金理论对利率决定做实证研究和预测分析,有其实用价值。
如何进行比较西方三种利率理论(真实利率理论、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一、真实利率理论
真实利率理论即古典利率理论是从资本的供给和资本的需求两个方面来分析利率的形成和决定的。资本的供给来自社会储蓄,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资本的需求来自社会投资,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与投资相等时决定均衡利率水平。
二、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在中央银行制度下,货币的供给基本上为一国的货币当局所控制,是外生变量,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不受利率影响的与利率轴平行的线。同时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与利率是负相关,所以货币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货币供求的均衡点决定利率的均衡水平。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是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兼顾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和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同时考虑了货币因素和实际因素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1、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两部分
投资这是可贷资金需求的主要部分,与利率呈负相关。货币的窖藏,储蓄者以现金形式保留一部分在手中而不是全部贷出的部分。
2、可贷资金的供给来自两部分
储蓄是可贷资金供给的主要来源,与利率呈正相关。货币供给的增加量,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和信用创造来提供可贷资金,与利率呈正相关。
3、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决定。
扩展资料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新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是为修正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而提出的。实际上可看成古典利率理论和凯恩斯理论的一种综合。可贷资金论综合了前两种利率决定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利率的决定取决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按照可贷资金理论,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的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金额借货资金的供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用公式表示:
DL=I ΔMD,SL=S ΔMS (2-12)
其中:DL为借贷资金的需求SL为借贷资金的供给ΔMD为该时期内货币需求的改变量△MS为该时期内货币供给的改变量。就总体来说,均衡条件为:I △MD=S △MS。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可贷资金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流动性偏好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真实利率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