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国之大事

时间:2024-01-05 04:31:25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国之大事」,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238533.html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意思是:国家的重大事务,在于祭祀与战争。

  1、这是《左传》里的话,见于成公十三年,出自刘康公的一段说辞。

  2、祀即祭祀活动,在传统社会是为祭礼,仪式庄严而隆重。

  3、戎则是军事行动,对一国而言,是不得已而采取的战略举措。

  4、事情的起因是晋侯要攻打秦国,派特使郤锜向鲁成公借兵,但这位郤锜在行事的过程中,不够恭敬有礼,因此遭到孟献子的非议。

  5、孟献子是鲁成公的高级副手,遇有朝拜周王等重要事宜,每与之同行。

  6、该孟氏批评郤锜说:礼,身之干也。

  9、且先君之嗣卿也,受命以求师,将社稷是卫,而惰,弃君命也。

  10、不亡何为?”等于说郤氏的失礼不敬有负君命,无异于自己找死。

  11、因为在孟氏看来,礼的重要相当于人的躯干,而敬则是人的立身之地,失礼不敬将导致无以立足。

  12、何况这位特使郤锜是晋景公的上卿之子,现在又作景公的儿子晋厉公的上卿,是为嗣卿”,地位不可谓不显要。

  13、越是地位显要的官员如果行事不敬,后果越发严重。

  14、而当同年三月,鲁成公与晋侯朝拜周简王,会同刘康公、成肃公准备一起伐秦的时候,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也发生了失礼不敬的行为,这引起了刘康公的强烈不满,大发议论说:吾闻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

  15、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

  16、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

  17、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

  19、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

  20、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

  21、”这段议论的名句便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22、祭祀的目的大致有三种:用祭祀弭灾。

  24、灾指狂风、暴雨、久旱、山崩地震、瘟疫等自然灾害和战争、盗贼、政变等人事灾害。

  25、遇有灾害发生,齐人常常进行祭祀,以达到除害之目的。

  27、求福的内容很广,如农业丰收、畜牧旺盛、渔猎多获、战争胜利、生儿育女、健康长寿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祈求丰收,古人称为祈年。

  29、报谢把是为了报谢神灵的恩赐。

  30、祭祀反映古人对于天地,神明,自然界,先祖等等的敬畏和崇拜,同时也反映古代社会的迷信思想。

  31、战争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统治者对于武力征伐的崇尚思想。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