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05 04:31:21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什么意思」,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238527.html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

  这是一句谚语,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讲的是周顗一直维护王导,但是王导不知,反而一直怨恨他,后来王敦想要杀周顗,询问王导意见,王导沉默,于是王敦杀了周顗。

  后来王导才知道周顗一直维护并救了他。

  1、【原文】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2、《晋书·列传三十九》记载: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字伯仁)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

  3、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

  6、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

  7、"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

  8、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

  9、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

  11、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

  12、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

  13、"导又无言。

  14、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

  15、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16、幽冥之中,负此良友!"【译文】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弟王导及家族受牵连,为了请罪一大早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上发落。

  17、这时周顗进宫,王导希望周顗能替他说些好话,便小声对他说:"伯仁(周顗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

  18、"结果周顗当没听见,昂首走进宫去。

  19、周顗见到皇帝,说王导是个忠诚的臣子,说尽了好话,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20、周顗喜欢喝酒,在宫里喝醉了才出来。

  21、这时王导仍然在宫门口等着,又叫周顗,周顗没搭理他。

  22、一边走还一边嘀咕:"今年杀叛军贼子,换个个斗大金印带在身上(系肘,应该是说放到衣袖里,古人的长袖里一般有个兜,用来装东西)。

  23、"出去后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

  24、王导不知道(周顗)是救自己,反而非常恨他。

  25、后来王敦总揽朝政,询问王导:"周顗和戴若思是南北两大才子,应该做三司(司空、司马、司寇)这样的大官,没有什么可以疑虑的。

  26、"王导不回答。

  27、又问:"如果不做三司,那应该可以做尚书令、尚书仆射吧?"王导还不说话。

  28、王敦便说:"如果不配为官,那就杀了他。

  29、"王导还是沉默。

  30、后来王导在整理中书省文件时,才发现周顗极力为他辩白的奏章。

  31、周顗一直在维护他,只是不在他面前表示出来而已。

  32、想到自己不负责的沉默,一股强烈的负罪感涌上心头,他回家后对家人说:"我虽然没有直接杀死伯仁,可伯仁却是因我的不作为而死。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上一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翻译 下一篇:

学习方法推荐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