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概况
中国政法大学是全国第一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八个试点院校之一,1996年开始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法律硕士学院成立于2005年,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以培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人才为目标的专门学院。自建院到2018年,培养毕业生近五千人。2011年,学院获批教育部“法律硕士教学改革试点项目”;2015年,获批教育部“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
学院的目标是建设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法律专门学院,探索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在全国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并可复制、可推广的办学模式。
学院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律硕士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习届满时达到以下培养目标: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体系完整的法律知识结构和扎实的法学理论基本功;具有严谨的法律思维和较为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全面的法律执业能力和良好的法律职业伦理。
具体而言,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具备的能力包括:第一,掌握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坚实的法学基础理论,能够体系化地掌握法律基本原理与规则;第二,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具有正确判断与分析法律关系、运用法律思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第三,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发现法律实践中的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
学院现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非法学本科背景的三年制法律硕士专业两种学历教育培养类型,并积极探索非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扩大学院社会影响力,推进法学教育服务社会。学院生源质量一流,报考人数和录取分数线一直居于全国前列。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学院制定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在强化全面法学教育前提下,实行分方向专业课程学习和特色课程教育,注重案例分析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受到个性化法学教育。目前已经开设知识产权法、金融法、保险法、税法、涉外民商事、高端法律人才、公证法、能源法、卫生法、传播法制等10个方向课程组,未来将开设娱乐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及交叉学科方向。
法律硕士学院现拥有学术与实践并重、国内和域外并举、学术视野广阔、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根据教育部及学校规划,学院将进一步推进师资队伍实体化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任教师队伍。同时,建设一支能参与并胜任教学、指导实践、指导学位论文和其他联合培养工作的相对稳定的优秀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在编的440余位法学专业优秀硕士生导师均为法律硕士研究生导师。此外,学院还聘请了180余位校外、境外知名教授和具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业界精英及外国专家学者担任法律硕士指导教师。
学院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彰显学院特色优势的活动。教师教学科研活动主要有:午间沙龙、教学沙龙、知产力系列讲座、新年论坛、师生下午茶等;学生教育培养方面主要有:法律硕士成长论坛、 “法硕之星”学生科研创新活动、辩论及模拟法庭活动、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等社会公益活动,其中学生党支部红色“1+1”活动多次获得北京市级嘉奖。学生运动会、师生趣味运动会、学校体育活动月、校庆长走等体育活动,元旦晚会、毕业晚会等文艺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学院在学业奖助学金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社会资源建立学院奖助体系。学院现有“思源—天明姜明奖助学金”、“友恒阳光成长奖学金”、“骐骥容之奖助学金”、“帮瀛英才奖学金”和“04法硕奖学金”、“兼职教授法硕成长奖助学金”等社会奖助学金。
学院就业情况良好,多年来学生毕业当年就业率达到95%以上,就业岗位分布覆盖面广,就业质量层次高。就业去向以司法机关、政府部门、各类事务所为主,涵盖金融系统、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等关键领域发挥了法律人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法律硕士研究生复合专业背景的突出优势。
协作说明
»需要联系'甘肃政法大学'站长洽谈业务,请点击上面的"进入官网"联系该站长。
»如果您正在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浏览,请进入《甘肃政法大学移动版》
»如果您觉得《甘肃政法大学》相关资料不全,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协作更新!
»如果您是网站管理员,也可以将贵网站官网网址、资料分享给本站!
»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最新权重信息,可以点击“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
»免责申明:本站提供的甘肃政法大学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本站实际控制,在2020-05-26 11:58:50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html/1758.html转载请注明
版权声明
1、本文内容转载自甘肃政法大学(www.gsli.edu.cn),或有会员发布,版权归原网站/法人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4、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