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豆子的声音
梦阳
那是秋天的一个午后。
爷爷拿着两个一样大小的带盖的小铁桶,让我和8岁的妹妹去责任田里捡豆子,说是收割时豆粒儿炸出来不少,扔了怪可惜的。
于是,每人拎着一个小铁桶,我和妹妹就唱着歌儿上路了。
地里洒的豆子确实不少。不久,我就捡了小半桶黄澄澄的豆粒儿。同时,我也发现地里面有很多又肥又大的蟋蟀,便兴奋地逮起蟋蟀来。可是,这些小家伙还真不好逮,扑腾了许久,我才捉住了几只。可夕阳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下了山,我便和妹妹拎着小铁桶踏上了归途。
刚到村口还没来得及言语,爷爷便笑眯眯地抚摸着我俩的头说:“阳儿,你怎么还没你妹妹捡得多呢?”
“什么?”我不由愣住了,“爷爷,你又没看见怎么就知道了呢?”
“噢,我是听出来的呀。”捋着胡须的爷爷笑着说。
“咦?怎么能听出来呢?”
“你的小桶越响,就越空,也就说明你捡的豆子越少呀!”爷爷亲切地拍着我的肩膀,一脸的郑重。
一刹时,我愣住了……
许多年以后,我每每取得一点小成绩就想在人们面前夸夸其谈地炫耀时,爷爷的那句话就会穿越我的灵魂,在耳边轻轻响起:“小桶越响,就越空……”
于是,我便会羞愧地低下头来,继续默默地捡拾人生田野里那金灿灿的豆子。
1.文章最后一段“那金灿灿的豆子”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下面句子中分别选出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作简要赏析。
(1)我和妹妹就唱着歌儿上路了。
(2)可夕阳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下了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说说你从中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爷爷”,一个怎样的“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
(1)“我”也发现地里面有很多又肥又大的蟋蟀时,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爷爷的话,一刹时,“我”愣住了,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指的是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与失败,以及从点滴生活中得到的深刻教益。
2.示例:
(1)“唱着歌儿”以外在的动作体现了“我”和妹妹内心的快乐,是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2)“悄悄地”“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捉蟋蟀的投入,连时间都觉得过的很快,同时,拟人化的写法也表现了“我”的调皮、可爱。
3.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爷爷:和蔼可亲,善于抓住时机委婉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我”:活泼可爱、聪明伶俐。
4.(1)捡豆子多无聊啊,豆子又不会动,还是捉蟋蟀更好玩儿一些,反正豆子装在铁通里别人也不知道我捡的少
(2)我真的是自作聪明,爷爷说的何止是这次捡豆子,其实,做人也是如此。越是有学问有素养的人越懂得自己所缺少的还有很多,反倒是那些无所作为、不自量力之人会在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功之后大肆宣扬。(意对即可)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