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你为什么拿这一个》,回答问题。你为什么拿这一个张晓风  回家之前,我去买了

时间:2025-02-13 08:50:40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你为什么拿这一个》,回答问题。你为什么拿这一个张晓风  回家之前,我去买了」,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503309.html
题目内容:

阅读《你为什么拿这一个》,回答问题。你为什么拿这一个

张晓风回家之前,我去买了一些水果。

我买了一根香蕉,两个橘子,和一个泰国椰子。中秋节刚过,家里水果没吃完的还很多,随便买一点即可。今天选的三样各有理由,香蕉是因为今年盛产,大家帮忙吃一点比较好,所以买它几乎是出于道德的因素。至于橘子是因为它初上市,皮还青青的,闻起来香味却极辛烈,令人想起千年前的老苏写给朋友的诗: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所以,买橘子,是基于美学理由。

而买椰子却有个非常简单明了的祈求,我口渴了,此刻已是晚上十点半,我在外工作了一整天,非常辛苦,自己带的水也喝完了,买可乐或矿泉水会留一个塑胶瓶来伤害大地,不如买椰子,椰汁甘美近酒,而且椰子壳对大地是无害的。

但我在排队付钱的时候,收账的老板娘却用非常奇怪的眼神望了我一眼,说:“喂,阿姨?你为什么要拿这一粒?”

她指的是那个椰子。

咦?这一个不能拿吗?难道顾客有义务告诉店家自己为什么要选某一个水果吗

这年头连父母都不见得敢问子女为什么要选某人为配偶了,我却竟要回答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

“没什么,我随便拿的。”我说的是实话。

付完钱,我请她帮我在椰子上凿一个洞。她凿好,替我插上麦管,然后,她转过身来,又追问了一句:“那么多粒椰子,你为什么偏偏拿这一粒?”

奇怪,原来她还没有放弃要问我真相,这一次,轮到我好奇了:

“这一粒,有什么不该拿吗?”我问。

“大小都是三十元一粒,这一粒,特别小呀!”她叹气,仿佛我是白痴。

“所以,刚才那根香蕉我没跟你拿钱……但是,怪呀,你为什么要选这一粒呢?”

她的年纪看起来不算小,从事这一行想必也有些岁月了,阅人大概也不在少数,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所以想穷追猛打问个明白。

但我并不想挑个大大的椰子,我此刻并没有太渴,就算渴,我也快到家了,我只想有点什么润润喉而已,有什么必要花时间去精挑细选找粒椰汁饱足的大椰子呢?这跟道德的修养不太有关系,我只觉这样做比较合理而已。如果我此刻行过沙漠正午,喉干舌燥之际看见椰子摊上有大小不一而价钱一样的椰子,我大概也会拣个大的拿吧

可是回顾前尘,我的大半辈子好像都没碰上什么非争不可或非挑不可的事,我习惯不争,可也没吃过什么大亏。像此刻,老板娘不就免了我的香蕉钱吗?也许她可怜我的智障者吧?其实她没算我香蕉钱我也是经她说明才知道的。我习惯不看秤,不复核,店家说多少我就给多少。我不是个全然不计较的人,但生命、义理、文章都够复杂了,实在顾不上水果的价钱啊。

我当场把椰汁喝完了,那分量不多不少,刚刚够润我当下的枯喉。

1.从作者选择水果的理由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买水果原本是一件平常小事,作者却从中生发出诸多的人生感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我不是个全然不计较的人”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她是个能为别人着想.富有诗意和环保意识的人。

2.①原指人的容貌和脸色,这里用来形容季节的颜色。

  ②原指不能变更的信条,这里指老板娘多年卖水果所积累的经验。

3.以小见大,易于引发读者共鸣,耐人寻味。

4.作者不计较生活琐事,却看重生命、事业等人生大事。这启发我们在生活中不要斤斤计较,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意近即可)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