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卢绾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高祖、卢绾同日生。及

时间:2025-02-13 07:58:28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卢绾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高祖、卢绾同日生。及」,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502556.html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卢绾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高祖、卢绾同日生。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及高祖初起沛,卢绾以客从,入汉中为将军,常侍中。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绾封为长安侯。

汉五年冬,以破项籍,乃使卢绾别将,与刘贾击临江王共尉,破之。从击燕王臧茶,臧荼降。高祖欲王卢绾,为群臣觖望。及虏臧荼,乃下诏诸将相列侯,择群臣有功者以为燕王。群臣知上欲王卢绾,皆言曰:“太尉长安侯卢绾常从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诏许之。汉五年八月,乃立卢绾为燕王。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

汉十一年秋,陈豨反代地,陈豨使王黄求救匈奴。燕王绾亦使其臣张胜于匈奴,言豨等军破。故燕王臧茶子衍出亡在胡,见张胜曰:“公所以重于燕者,以习胡事也。燕所以久存者,以诸侯数反,兵连不决也。今公为燕欲急灭豨等,豨等已尽,次亦至燕,公亦且为虏矣。公何不令燕且缓陈豨而与胡和?事宽,得长王燕,即有汉急,可以安国。”张胜以为然,乃私令匈奴助豨等击燕。胜还,具道所以为者。燕王寤,而阴使范齐之陈豨所,欲令久亡,连兵勿决。

汉十二年,汉使樊哙击斩豨。其裨将降,言燕王绾使范齐通计谋于豨所。高祖使使召卢绾,绾称病。上又使辟阳候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往迎燕王,因验问左右。绾愈恐,闭匿,谓其幸臣曰:“非刘氏而王,独我与长沙耳。往年春,汉族淮阴,夏,诛彭越,皆吕后计。令上病,属任吕后。专欲以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臣。”乃遂称病不行。

其左右皆亡匿。语颇泄,辟阳侯闻之,归具报上,上益怒。使樊哙击燕。燕王绾悉将其宫人家属骑数千居长城下,候伺,幸上病愈,自入谢。四月,高祖崩,卢绾遂将其众亡入匈奴,匈奴以为东胡卢王。绾为蛮夷所侵夺,常思复归。居岁余,死胡中。(《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注】 觖望:抱怨,不满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匿:躲藏

B.从击燕王臧荼——从:跟随

C.以习胡事也——习:学习

D.今上病,属任吕后——属:托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及高祖初起沛,卢绾以客从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B.乃下诏诸将相列侯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燕所以久存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D.公亦且为虏矣

  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各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绾与高祖刘邦自幼交好,高祖布衣时曾被地方官追捕,卢绾总是追随左右,不离不弃。

B.高祖平定燕王臧荼后,大封群臣,并力排众议,下诏封卢绾为燕王,以报早年追随之情。

C.燕王卢绾曾派张胜出使匈奴,阻止其救援陈豨,张胜却与臧荼之子勾结,私令匈奴助陈豨。

D.高祖刘邦追究卢绾之事,卢绾托病不出。后叛逃匈奴,但经常遭受匈奴掠夺,故常思回归。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裨将降,言燕王绾使范齐通计谋于稀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C

2.D

3.B

4.(1)即使萧何、曹参等人,也只是因事功而受到礼遇,至于说到亲近宠幸,没人能赶得上卢绾。

  (2)他的一员副将投降,说燕王卢绾派范齐到陈豨处互相交通情报,商议策划。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