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现代文阅读。访兰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培栽;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园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而且倒有了几分愠怒;有时又进山去,便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培栽,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呢?”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培栽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痛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文中最能体现野兰特性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揭示本文主旨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
3、父亲经过千辛万苦培植出一百多个兰草品种,“方园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引以为豪,反而“有了几分愠怒”,并“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画横线的文字属于何种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父亲说这句话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就有两个味儿”一句中的“味儿”应该如何理解?野兰和家兰味儿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想告诉我们怎样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纯朴
2、做人也是这样啊,……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3、一是为了创设悬念 ,吸引读者二是为下文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交代原因
4、景物描写 交代野兰生长环境, 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下文赞美野兰作铺垫
5、为了引出对兰草的议论和赞美
6、①味儿既指气 味儿又指兰草的品格气质
②野兰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姿, 既真又纯”,经过人工培植的家兰虽“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但已失去应有的本色和“楚楚的灵性”,格调变得低俗了
7、一个人只有像野兰一样纯朴而又有真性,忠诚正直,不阿谀奉承,献媚处事,才能对社会有贡献。(意思对即可)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