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葆。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予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子见夫子乎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见其二子焉
D.图穷而匕见
2.下列虚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B.子路拱而立
C.杀鸡为黍而食之
D.植其杖而芸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点下列句子,谈谈自己的看法。
原句: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评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A
2.B
3.(1)译文: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使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
(2)译文:君子做官,目的是推行他的道术或主张。至于道术的不能推行,(我们)早就知道了。
4.“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是“丈人”对孔丘的批判,而是在强调子路的看法,即,子路认为,隐居山林是不对的。(意对即可)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