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选段,完成1—6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1)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2)“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3)“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4)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5)“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6)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7)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8)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文中第(1)段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父亲的帮助下,我安全地爬下悬崖。在这一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化,请据此填空。
非常恐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我”最终能够脱险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这次冒险经历,”我”获得了重要的人生体验,那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看,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你曾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获得了什么经验或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景物描写 烘托了我内心的恐惧。
2.有了信心、信心大增、产生成就感。
3.⑴有父亲的指导和鼓励;⑵“我”有了信心,并努力地走好每一步。
4.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
5.内容上点明文章中心;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题。
6.如刚进入初中,对寄宿生活不适应。学会坚强,学习自理的方法,最终适应了。在困难面前,要坚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答案不唯一)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