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现代文阅读。父亲的那些秘密①5岁那年,镇里来了个马戏团。父亲得到消息,就急忙带着他去看热闹。到了才发现,表演场地被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
②父亲就把他举起来,骑在自己的脖子上。那场马戏,足足演了两个小时。
③少年的时候,他和一个小混混到镇长家偷东西,被镇长的两个儿子逮住。最后他居然毫发无损地全身而退。事后,他得意地夸耀自己混出了名头,连镇长的儿子也不敢把他怎么样。
④他哪里知道,从不在人前弯腰的父亲,在镇长家里,“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⑤20岁那年,他已考入南方一所大学。那年寒假,他没有回家。父亲从北方来看他。他说老师和同学对自己一直很照顾,要请大家吃顿饭。父亲拍拍胸脯说,再穷也不能欠人家的情,这客得请。他选了一个大饭店。结账时,父亲要将剩饭剩菜打包,他很尴尬。父亲急忙解释说,扔了可惜,家里养了两条狗,拿回去喂狗也是好的。父亲当天晚上就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⑥他不知道,父亲在饭店结账后,只剩下车票钱。两天两夜的行程,父亲靠那点剩饭剩菜挺到了家。
⑦父亲千里迢迢给他背去一袋大米,不巧,他和妻子外出度蜜月。当他们回家,发现父亲正坐在门前的楼梯上,,手扶着米袋打瞌睡。那天,父亲把粮食背过来后,待了一会儿就回去了。他还抱怨着,大米多得都吃不了,干嘛费力气背这东西来呢
⑧他不知道,年近六旬的老父亲,扶着那袋米在他家门前的楼梯上等了一天一夜。
⑨那年“五一”长假,他带着妻儿一起回乡度假。北方的5月乍暖还寒,小女儿看到门前的池塘里有小鱼,叫嚷着让他去捉。他犹豫着,正要下水,看到身形佝偻的父亲脱掉鞋,挽起裤腿就下水了,就急忙说:“爸,您快上来,别着凉。”父亲笑着说;“没事,不凉不凉。”但他一只脚刚伸到水里,一股钻心的刺痛就传遍了全身。
⑩他一直不了解父亲,直到自己作了父亲,才发现父亲对自己撒了那么多谎。他不敢想象,父亲这一生,有多少自己未知的秘密。
这世界上有一个人,他把所有的卑微、屈辱都藏进自己的心里,然后,以一座山的形象挺立在我们面前。这个人就是父亲。
1.第⑩段中说“直到自己作了父亲,才发现父亲对自己撒了那么多谎”,本文具体写了父亲对儿子撒的四次谎。请根据示例概括其他三次的主要内容。
(1)示例:父亲给镇长下跪求他放过自己的儿子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分析文章第⑤段中父亲要将剩饭剩菜打包”时,他为什么感到“尴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父亲就把他举起来,骑在自己的脖子上。那场马戏,足足演了两个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段中加粗的“一座山的形象”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他”,现在让你对父亲说上几句话,你将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2)父亲靠那点剩饭剩菜挺到了家;
(3)父亲扶着米在家门前的楼梯上等了一天一天;
(4)父亲下刺骨的冷水捉鱼却说不冷
2.吃剩打包社会普遍认为是穷酸的表现,显得不大气会被人看不起,所以他当时在客人面前这么做他会觉得是很脸红的事情。纯粹面子问题。
3.“足足”一词说明父亲把“我”举在脖子上时间之长,写出父亲为了让我能看到表演不辞辛苦,突出父亲坚毅深长的父爱。
4.坚毅、伟岸、高大、沉稳、深沉,诸如此类。(意思对即可)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