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

时间:2025-02-13 06:35:51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501392.html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工以药淬之——淬:浸泡。

B.人不敢与忤视——忤:逆,对着。

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晚,不早。

D.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登,乘。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为”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令秦武阳为副

B.复为慷慨羽声

C.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D.又前而为歌曰

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事先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用百两黄金从赵人徐夫人那儿买到,派人将匕首用毒药浸泡。

B.荆轲等一个朋友与他一道去,可那人住得很远没有来,荆轲就一直等他,这受到了太子的猜疑。

C.已有武阳,还“有所待”,荆轲实感没有得力的助手就没有成功的把握,预示了失败的可能性。

D.太子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荆轲发怒辞决,赌气而出行,从中可以看出荆轲的气节和勇敢。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C

2.A

3.D

4.(1)用这把匕首在人身上试验,只要刺破人流出血,被刺的人没有不立刻死掉的。

  (2)现在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意对即可)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