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短文,完成第下面的小题。 牵着母亲过马路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1.第①段中写母亲为什么喜不自禁
答:
2.第⑦段中写“母亲为什么眼里闪过惊喜
答:
3.第④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答:
4.“我”周末回家做了些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分三点概括。(每一点不超过8个字)
答:
5.这篇散文写得很感人,(1)你认为最使自己感动的内容是什么?(2)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
答:
6.读了这篇散文,或许触动了你的心弦,心中有很多话要向你的妈妈诉说,请给你的妈妈发一条短信。
最佳答案:
1.因为看到儿子偕妻儿回家(看望自己)。(或:看到儿子一家回来看望自己。)
2.因为_觉得儿子懂得了事理。(或:听到儿子“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这句话。或:看到儿子长大了,成熟了。或: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3.“我”看到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或:“我”看到年近花甲的母亲“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4.(1)陪母亲买菜(2)听母亲诉说(唠叨)(3)牵母亲过马路
5.示例一:
(1)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我”牵着母亲过马路,这两次牵手。(或:即写了母亲对儿子爱的呵护,也写了“我”对母亲的回报。)(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要孝敬老人、父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示例二:
(1)母亲对儿子的挚爱。时光虽然流逝,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真是太伟大了,正是这样伟大的母爱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言之成理即可。)
6.略。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